记者 李世醒
“如果青少年有心理健康问题,意味着这个人智力低下”
“心理健康状况是软弱的表现”
“心理健康不佳对青少年来说不是大问题”
……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对青少年心理状况存在误区,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更容易适得其反。
本期,十堰周刊采访十堰市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科普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破除偏见和误解,带你科学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
误区:如果一个人有心理健康问题,这意味着这个人智力低下。
事实: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会影响任何人,无论其智力、社会阶层或收入水平如何。
误区:心理健康状况是软弱的表现,如果这个人再强一些,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事实:心理健康状况与虚弱或缺乏意志力无关。这不是人们选择拥有或不拥有的条件。事实上,认识到接受心理健康帮助的必要性需要很大的力量和勇气,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健康状况。
误区:抑郁就是懒惰,什么都不做,天天发呆,无所事事。
事实:在心理咨询诊室总能听到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是说:“我家孩子太懒了,在家里总是睡觉,不起床,整天不出门,在家什么都不做,催促孩子干点事情,孩子总是说很累,没力气,干不了。”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的抑郁状态误认为懒惰。抑郁常会出现精力减退,疲劳,力不从心,以前能胜任的工作现在做不了了;兴趣丧失,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当周围人出现这样的状态时,一定要警惕是不是抑郁了。
误区:只有当你有心理健康问题时,你才需要照顾你的心理健康。
事实:每个人都可以从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他们的幸福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受益。同样,每个人都可以采取积极的步骤并养成健康的习惯,以优化他们的身体健康。
误区:心理健康不佳对青少年来说不是大问题,他们只是因荷尔蒙波动而情绪波动,并因渴望被关注而表现出来。
事实:青少年经常有情绪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不会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而挣扎。世界上14%的青少年经历过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在10-15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五大常见死因,而对于15-19岁的青少年,自杀是第四大常见死因。一半的心理健康状况始于14岁。
误区:成绩好、朋友多的青少年不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沮丧的。
事实: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状况,由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抑郁症会影响任何人,无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或者他们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有多好。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年轻人可能会感到成功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焦虑,或者他们可能在家里遇到挑战。他们也可能无缘无故地经历抑郁或焦虑,这很容易被识别出来。
误区:没有什么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事实:许多因素可以保护人们免受负面心理的影响,比如社交,拥有温暖的家庭关系,以及积极的学校环境和充足的睡眠或运动。
其实,克服逆境的能力依赖于保护因素的结合,单独的环境或个人压力因素都不一定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逆境中表现出色的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具有生物抵抗力,并与周围的家人、朋友和成年人建立牢固的支持性关系,从而产生多种保护性因素来支持幸福感。
误区:不良的养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的精神状况。
事实:许多因素——包括贫困、失业、遭受暴力、移民及其他不利情况和事件,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他们的照顾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福祉和心理健康。
误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的事。
事实:很多学校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他们的事,与别人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还需要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参与,并且,学校领导、教师、后勤服务人员也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单靠辅导老师孤军作战,难以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误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试。
事实:在实践中,把开展心理测试作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做法虽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但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心理工具测试有其局限性,一定要由专业心理科医师结合教师、家长的日常观察等等综合判断来访者是否存在心理状况。
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配置,致使许多学校在选择心理测验量表和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外,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处理方法,将结果随意公开,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贴标签。这些都在有意无意间伤害了学生和家长,完全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误区:抑郁了不需要看医生,找朋友聊聊、出门散散心就好了。
事实: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也日渐增大,很多人都会出现心情不好,觉得散散心换个心情就好了。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需要正视。和朋友倾诉、出门旅行散心,对于轻微的抑郁情绪有改善作用。长期情绪低落,可能已经处于抑郁症的状态了,需要及时看心理科医生进行正规系统治疗。
受访专家
姬峰,市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心理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运用CBT、CBTI、沙盘、催眠、正念等心理治疗技术治疗失眠、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问题。
编辑:陈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