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杨爱华 通讯员 靳书敏 肖露露)为深化教联体建设,推进高效素养课堂改革。4月17日,东风52小学教联体在茅箭小学举办科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教联体成员校科学教师、教研员及分管领导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深度研讨与资源共享,探索科学思维培育新路径。
双课联动:以实践叩响科学之门。活动中,东风52小学老师刘翔执教了四年级《地球》一课,以“人类认知地球形状的历程”为主线,通过“模拟帆船进出港“”月食光影实验”“麦哲伦航行路线模拟”三重探究活动,将科学史融入实验教学。学生借助可弯曲海面模型、乒乓球投影装置,亲历从“天圆地方”到“球体实证”的思维进阶,在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中体会古代科学家的质疑精神与实证方法。
茅箭小学老师卢敏呈现五年级《拧螺丝的学问》,以“桶装水转动擂台赛”点燃课堂。通过设计“轮轴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轮轴省力法则”:当钩码重量比等于轮轴半径反比时,装置实现动态平衡。课堂延伸至竹蜻蜓、方向盘等生活案例,启发学生辩证思考“省力”与“省距离”的力学智慧,手持内六角扳手的拓展任务更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深度教研:构建素养培育新范式。课后研讨聚焦“科学思维可视化”与“跨学科实践”两大主题。评课教师充分肯定两节课的三大亮点:一是情境重构:将科学史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使抽象认知具象化;二是证据链建构:通过阶梯式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假设-验证-结论”的实证思维;三是迁移创新:从工具原理延伸到科技史观,渗透“工具革新推动文明进步”的育人理念。茅箭小学副校长王翠萍指出,科学课堂应实现三重突破:从知识传递转向思维发展,从孤立实验转向系统探究,从学科教学转向育人实践。建议构建“问题情境-模型建构-辩证分析-社会应用”四维教学框架,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生态共建:绘就协同发展同心圆。本次活动彰显教联体“三维联动"机制成效:一是资源融通:共享实验创新案例库、跨校教研云平台;二是人才共育:组建“青蓝科研共同体”,实施项目化跟岗研修。三是评价革新:推行“课堂观察量规”,从“教师讲授”转向“学生思维增量”监测。
教联体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三课一体”(课程共建、课堂革命、课题引领)行动,打造“做中学、研中思、创中悟”的科学教育新样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触摸科学脉搏,在协作中涵养创新品格。
此次研讨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初心的碰撞。东风52小学教联体正以协同创新之力,书写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
编辑: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