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突然爆火!紧急提醒

时间:2023-09-26 09: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一甩“刀片”出来,再一甩就回去了……这种彩色塑料的玩具刀就是最近爆火的“萝卜刀”。

a_891083920471224320

01 什么是“萝卜刀”?

据了解,“萝卜刀”是一款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因其外形酷似胡萝卜,并且是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

“萝卜刀”有多种玩法,最基本的玩法就是将小刀垂下后收回;第二种玩法是通过手指打开一个小缝,然后快速甩出刀;第三种玩法是将刀倒过来,打开一条小缝后迅速捏紧,然后等待刀落回手中;第四种玩法是将出鞘的刀收回手掌中。

目前,在网络上,关于“萝卜刀”的玩法和体验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关注。记者注意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沉浸式体验各种萝卜刀”“萝卜刀玩法教程”等话题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5千万人观看。

02 适合孩子玩吗?

街坊刘女士(化名)说,最近她确实见到孩子们都在玩这个玩具,但她更多的是担心:“如果孩子用力去戳、去捅,那样很痛的,听说有孩子在学校门口被其他孩子戳伤了。”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搜索“萝卜刀”发现,该款玩具的销量十分可观,不少店铺的月销量超过10万单,售价在一元到几十元不等,一些商家还推出了“金属萝卜刀”“夜光萝卜刀”等不同类型产品。

auto-orient,1

auto-orient,1 (1)

在线下商店,记者看到不少商家将“萝卜刀”放在店铺最明显的位置,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位商家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前来购买该玩具,销量十分可观,有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十几个“萝卜刀”。

“‘萝卜刀’现在太火了,学校里好多学生都在玩,我们家孩子天天嚷嚷着让我给他买一个。”一位前来购买“萝卜刀”的家长对记者表示,“我想着这个玩具也不贵,玩法也简单,据说还有解压的功能,就来店里看看,给他买一个回去。”

该家长所说的解压功能,是“萝卜刀”在售卖时的宣传重点。记者在线下走访时注意到,不少商家都宣称“萝卜刀”是一款缓解焦虑和压力的玩具。在电商平台上,“萝卜刀”介绍页面中也标注了“解压玩具”“减压神器”等词语。

auto-orient,1 (3)

在线下商店,现场店主还展示了一下玩法,并告诉记者,3岁以上孩子都可以玩,不少孩子甚至会收集不同款式的萝卜刀。“没危险啊,它不锋利,又不尖,又不是金属的,纯塑料”,店主说。

auto-orient,1 (10)


auto-orient,1 (4)

auto-orient,1 (6)

03 有“杀伤力”吗?

有几款萝卜刀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是尖头处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白纸,扎入苹果。

a_891083920475418625
auto-orient,1 (7)
auto-orient,1 (8)

有些短视频平台,在销售的同时还教购买者如何去玩,甚至有一些刺、扎的动作。有家长担心,对孩子来说,潜移默化可能会受到影响。

auto-orient,1 (9)

04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查献琼告诉记者,玩耍萝卜刀主要通过手部,可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对开发大脑也有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一些萝卜刀还带有夜光,可以增加孩子的趣味感、缓解压力。

但是,接下来说的也很重要!

查献琼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玩萝卜刀时,最好有大人的监管,因为刀的用途是用来砍东西,孩子在把玩“萝卜刀”过程中,拿着玩具刀想戳谁就戳谁,甚至互相戳,对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安全意识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增加了他们拿到真刀时做出同样举动的风险。

“刀”无论是哪种材质,只要称其为“刀”,便都是利器,不可亵玩;所以,建议小朋友不要在学校玩萝卜刀,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萝卜刀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拿着玩具去做刺、捅、砍等危险动作。

05 选购文具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文具容易“踩坑”,有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在选购文具产品的时候,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慎选色彩鲜艳、气味浓重的文具

在买笔、橡皮擦、修正液这些文具时,首先要看标签。标签中至少应包含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使用说明、适用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

然后还要闻气味,慎选色彩鲜艳、气味浓重的文具。尽量购买异味小的产品,同时,也尽量避免买有软质PVC塑料护手的笔类和塑料橡皮擦。

重视使用安全

要考虑文具的使用安全问题,手工剪刀、刀片应为圆弧顶端,不应为锐利尖端,笔类商品应注意笔帽安全,笔帽直径应大于16毫米,笔帽体上要有一条连续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

拒绝“三无”产品

文具用品均有最佳使用期限,对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不清楚的产品要慎买慎用。“三无”产品容易出现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学生长期接触这类产品,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