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丨“两山”实践的十堰答卷已提交,请您审阅

时间:2022-10-20 20:0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担当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10月9日起,本台《十堰新闻联播》栏目推出新闻专栏《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非凡十年》,聚焦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与各项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松林)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手握绿色生态金字招牌,找准生态和发展最大公约数,全力做好“两山实践的十堰答卷,展现出以“绿”为主色调的锦绣画卷。

群山点翠 大地披绿

01

在紧邻库区的丹江口市石鼓镇黄川村,生态护林员杨玉华每天都要和队员们巡查这里的大山。30多年前,这片山曾山红似火,寸草不生,老百姓就称它为火焰山。

石鼓镇火焰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和石漠化重点区域,为了让红土地披上绿装,多年来,造林队员先后想了多种办法,在崖壁上凿入钢钉,围成树壶,填土植树,给树苗打点滴补水。如今,这些树壶仍然发挥着作用。

02

一棵棵小小的树苗,改变了过去雨水带土冲刷的状况,也给2000亩崖壁的复绿带来了希望,更是给距离崖壁1公里的一库清水竖起了坚实的屏障。

从丹江口库区护岸造林到裸露荒山植绿复绿,十年来,十堰林业部门打破常规种树方式,创造性实施“四季挖窝、三季栽树模式”,先后实施了绿满十堰和精准灭荒工程,为的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200

保护好这青山绿水,最关键因素在人。我市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划定5405个责任区域,让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让十堰的每一片山林有了“靠山”。

市林业局局长龙春来表示,十堰率先在全省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形成了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林业治理新格局,每年实施的人工造林规模持续保持在30万亩以上,完成质量居全省前列。

10

山上植树造林,山下见缝插绿。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我市统筹推进城市大、中、小公园均衡布局。如今,漫步城市,于不经意间就会遇见方寸之美。小巧多样、舒适宜游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绵延的健身步道将绿地、水系等串珠成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福利。

城市如画 天蓝水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傍晚的神定河岸,微风拂面,水清岸绿,不少市民在此散步锻炼。

11

让百姓倍感放松惬意的河岸,来自于十堰壮士断腕的整治。2012年,十堰铁腕治污,不断提升犟河、剑河、神定河、泗河、官山河5条河流域水质。

流经中心城区的神定河全长53公里,曾经是一条重度纳污河。为了让污水纳管,清水入河,在神定河流域就建有5座大型污水处理厂,龙洞沟污水处理厂就是其中之一。

大刀阔斧的治理,让十堰条条河流变清流。官山河、犟河、剑河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神定河、泗河也发生了质变,“五河”治理被列入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典型。

12

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严耀斌表示,十堰投入超百亿元,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等五大工程,为的就是不让一滴污水流进丹江口水库。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十年,十堰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以绿色 GDP 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确立“河湖长”制,形成各级政府“河流断面考核”“污水治理生态补偿”等机制,同时,颁布《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以“绿”生“金” 遍地开花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十堰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在郧阳区汉江北岸,原本的石漠化山体上,栽种了油橄榄树,今年有三千多亩油橄榄树瓜果成熟。

40

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介绍,目前油橄榄一年的产果量在1000吨左右,一年的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

让绿色成为十堰的主色,让生态成为发展的基因。十年间,我市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创了“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新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形成。以食用菌、茶叶、木本油料等六大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工作成势见效。依托水资源禀赋,农夫山泉、华彬等企业纷纷入驻,油橄榄、食用菌等衍生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十堰,以“绿”生“金”的探索正遍地开花。

899

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严耀斌表示,厚植绿水青山、绘就金山银山、夯实“两山”转化三篇文章,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标杆、探索“两山”实践的样板、创新“两山”模式典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呵护,绿水青山越来越美。十年浇灌,金山银山越做越大。如今的十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文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十堰步履铿锵,踏歌而行!

数说生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3.86% 高出全国50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市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累计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600多公里;强力推进汉江“十年禁捕”,清理网箱18.2万只,6400多艘三无船舶全部分类处置,1578个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森林面积从2013年的148.18万公顷增加到2021年的174.93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62.57%增长到2021年的73.86%,位居全省第二,高出全省3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50个百分点。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