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担当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10月9日起,本台《十堰新闻联播》栏目推出新闻专栏《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非凡十年》,聚焦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与各项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在湖北的汽车产业版图中,十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十堰汽车工业发生了历史性、结构性变革,汽车产量年均达56.1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商用车与乘用车两翼齐飞,一座现代新车城正在崛起。
这段时间,东风商用车面向“2025战略”制定的工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8亿元的商用车驾驶室项目加速推进,力争早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工厂。据了解,东风商用车车身智能制造项目完成后,将达成年产26万辆东风商用车驾驶室的能力,产值将达60亿,能够有效地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十年前,投资10亿元的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建成投产。在这里,最快不到2分钟,一辆享誉世界的东风商用车就可以驶下生产线。最高峰时日产880辆,月产2万多辆,年产最高达22万辆。它不仅解决了东风重卡产能不足的问题,更是东风商用车保持“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地位的重要支撑。
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未来。东风公司“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东风商用车板块整体销量突破100万辆,主力企业成为行业TOP1企业。
在东风的引领下,十堰汽车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吉神智能房车、迅捷安消防车等一批头部企业落地,分别填补了十堰市中高端房车、消防车等领域的产业空白。东风M9T发动机、东实大洋电机等投产,直接推动十堰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汽车排放系统升级这一“卡脖子”技术,康明斯国六排放处理系统项目建成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生产基地。
如今的十堰,每2.8分钟,1台驾驶室下线;每3分钟,1台龙擎发动机和变速箱面世;每1.5分钟,1辆东风商用车下线;每2分钟,3辆东风卡车驶向祖国各地……这就是商用车之都的十堰速度。
记者来到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看到,在生产线上,每一分钟就有一台东风小康乘用车从这里下线。十年里,东风小康从微型商用车实现到乘用车的迭代升级,产能也从最初的10万辆跃升到目前的20万辆,未来将达到30万辆以上,年产值也从最初的60亿元,跃升至目前的120亿元,未来的产值将突破200亿元以上。
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项目是十堰市“十三五”期间建成的最大工业制造项目,总投资45亿元,设计产能每年30万辆,主要生产东风风光系列中高端乘用车及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
这段时间,在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每天有300多台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下线,其中的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企业月产新能源乘用车首次超过1万辆。
如今,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车两大生产基地,为十堰新增40多万辆乘用车产能。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龚百林表示,2020年东风小康在十堰开始生产乘用车,结束了十堰没有生产乘用车的历史。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年产12万辆的生产能力,使十堰真正实现了商乘并举、油电并重。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十堰市持续强化汽车产业主导地位,在巩固“中国商用车之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乘用车,推动整车改装一体化,促进整零协同创新发展。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完善,已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把握现在,布局未来。面对汽车行业“五化”和后市场发展趋势,十堰以最大力度加快推进汽车产业与新业态跨界融合,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下一代汽车,全力建设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现代新车城。
市经信局副局长马力表示,十堰作为湖北万亿汽车工业走廊的重要基地,商用车、乘用车已经实现并驾齐驱、两翼齐飞。
数说汽车产业
“十堰造”占全省汽车产量四分之一
这十年,东风商用车销售量重回行业第一;2020年,东风商用车销售中重卡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全年销量达22.1万辆,创历史新高。
这十年,年产能30万辆的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十堰制造”乘用车正式下线。易捷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全年产销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2万辆。
十年间,以东风商用车为龙头的整车企业达11家,其中具有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达8家,整车年产能达100万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年均汽车产量达到56.1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5%左右。全市专用车企业35家,占湖北省专用车企业数量的五分之一,年均生产专用车11.1万辆,约占全省专用车产量的40%。
2012年,十堰汽车工业产值914亿元。2013年,汽车工业产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0亿元,之后一路攀升,汽车工业总产值最高超过1500亿元。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