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担当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10月9日起,本台《十堰新闻联播》推出新闻专栏《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非凡十年》,聚焦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与各项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刚 张欣 田晶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十堰市深耕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打造智慧城市“十堰模式”。
审批提速办好事
最近,市民黄圆正着手开办一家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公司,他来到茅箭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通过企业开办智慧“秒批”自助终端,在线提交相关材料后,短短几分钟,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就打印了出来。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公司企业负责人黄圆介绍,在机器上操作几分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而且还收到送给我的企业开办大礼包,里面有公章、税务Ukey,非常方便。
据茅箭区行政审批局企业开办窗口负责人代怡介绍,通过AI智慧审批对接税务、公积金、银行、不动产等单位,将以往开办企业的多件纸质材料,整合为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
优化服务办实事
在十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梁女士15分钟就办完了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只需要排一次队、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资料,剩下的什么都不用操心。”市民梁女士说。
十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一科曹臻介绍,以往二手房过户涉及房管、不动产、税务三家部门,群众办事需要来回跑。如今,网签、登记、缴税三个环节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成,同时,水电气一体化过户也可以进行联动过户,真正实现了一窗联办、一网通办。
十堰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胡道元介绍,现在通过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真正实现了从“能办事到好办事”的转变。
整合资源解难事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源于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十堰市通过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了资源目录挂接840类、累计3.74亿条信息。这些大数据,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也在为社会治理赋能提效。
12345,有事找政府。在十堰,群众有急难愁盼问题,只需拿起电话,就能够获得帮助。十堰这条新建成的道路前段时间因电源问题导致路灯不亮,市民通过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就得到了解决。
十堰市城管执法委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王飞介绍,这条道路以前是小区的内部道路,后来改为微循环以后由市城管执法委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接手。接到城管委“关于12345”批示转办件后,该服务中心当天就组织人员,对这条道路进行电源改迁施工。
当晚,这条路上89盏路灯全部亮起,一盏盏路灯不仅照亮了路面,也温暖了居民的心窝。“路灯亮起来了,市民夜晚出行很安全,说明民生热线管用。老百姓有什么呼声,政府马上就回应。”市民陈先生说。
十堰市还全面整合民政、商务、社保、市场监管等35条政务服务热线,实行12345热线“一号对外”受理模式,并与110、119、120、122应急平台实现对接联动。十年来,市长公开电话共受理群众来件70余万件,办结率达99.7%,回访满意率达98.2%。
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督办员李晓菲告诉记者,时至今日,市长热线始终践行着开通之初的承诺——民生无小事,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年5月15日,十堰智慧城市大脑正式上线,初步形成集应急指挥、城市运行、民生服务于一体的“一网统管”平台,十堰智慧城市迈入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一体联动”“一键处置”的新阶段。
十堰大数据运营公司总经理向云峰介绍,以一个数据中台, 构建起N个应用场景,必将让十堰这个人人称道的地方,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数行致远,未来可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中的多元化探索,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
数说智慧城市
256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
十年来,十堰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97%,减时率达83.46%。建设“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搭建“武当云”平台,33家市直党政部门90个自建信息系统已完成武当云平台部署81个,上云率达到90%。归集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12个行业系统、14亿业务数据。对接14家省直单位46个数据接口,共享库表数据量5.05亿条,实现256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
编辑:董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