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担当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10月9日起,本台《十堰新闻联播》推出新闻专栏《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非凡十年》,聚焦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与各项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群群 徐静)文明于人是一言一行的综合素质;文明于城是城市发展的“金字招牌”。十堰牢固树立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理念,31载矢志不渝,用心用情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成市民的幸福指数,2020年11月,十堰以优异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非凡十年·文明花开满城芳
更新硬件扮靓“面子”
“幸福感、获得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试金石。对于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人民广场社区田沟小区是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小区“旧貌”换了“新颜”。田沟小区居民表示,改造后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心。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就定在哪里。近年来,我市重点更新改造了5家农贸市场,不断优化市民的日常购物体验。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内摊位整洁有序、地面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让人感到舒适。
将“生态立市”写入发展战略,以生态为底色扮靓城市形象。我市持续开展开展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穿衣戴帽”工程,建成一批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街巷绿道,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在位于武当大道的驰园,花池内的绿植四季不同景,汽车元素巧妙融入游园景观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十堰的汽车工业文化。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农贸市场整治,从口袋公园建设到天然气管道更新,在硬件设施上扮靓城市“面子”,它带来的是群众身边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非凡十年·文明花开满城芳
精细管理做实“里子”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更存在于“里子”。礼让斑马线,从不理解到深入人心,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缩影。如今,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已成为十堰的文明符号。
“机动车礼让行人 我为你点赞”、“行人乱穿马路,朋友圈集赞自罚”、“交通违法有奖举报”……一系列“路口革命”的开展,人车相互礼让蔚然成风,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明显提高。文明交通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我市交通“乱象”同比下降22%,交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5.34%,城市主干道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
精细管理做实“里子”。我市出台《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法治轨道。推行“路长制”“门前三包”“敲门行动”“路口革命”等城市管理常态手段,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巩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实现红色物业小区全覆盖,“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全覆盖。全市还集中开展“洁美家园行动”“足印社区•户户走到”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提升。
非凡十年·文明花开满城芳
车城劲吹文明风
文明融入日常,点滴折射光亮。创建文明城市,人人都是参与者。十堰市温暖365天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喜娟每个周末都会来到高家湾社区义务辅导流动儿童,11年来从不间断,如今志愿服务队已在5个社区开办辅导点,为300多名流动儿童义务辅导。
遇见美好,温暖同行。我市大力倡导“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打造“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建成志愿服务云平台,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全市一张网”。全市组建志愿服务组织近4000个,注册志愿者75.5万人,志愿者活跃度位居全省第一。在公园、广场、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红马甲”已成为大爱之城里最美的风景线。
点滴文明善举,凝聚成强大的文明力量。这十年,我市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省级道德模范3人,3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为市民树立起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学习榜样,呈现出“一城好人、满城大爱”的动人景象。
更新硬件扮靓了“面子”,精细管理做实了“里子”。2020年,十堰以全国第六届参评地级市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如今的十堰,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道德高地”的实践者,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数说创文:文明城市创建满意度全国第一
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全市整改公共设施硬件短板问题22921个,改造农贸市场32家、背街小巷586条,老旧小区改造12.9万户,治理交通堵点3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87所,新增学位3.4万个。建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日间照料中心”1543个,全覆盖建成“社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乡镇、村(社区)卫生院(所)标准化和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在2021年度国测中,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参与率、支持率、满意度达99.98%,位居全国第一。
编辑:王聪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