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胃堪称人体消化系统的“钢铁战士”,日复一日分解食物输送能量。但当这个精密“工厂”出现锈蚀的零件——癌细胞时,生命防线便面临崩塌风险。哪些看似寻常的胃部不适可能暗藏健康危机?哪些人群需警惕胃癌?现代医学又有哪些突破性治疗手段?5月21日,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莫正英,为大家答疑解惑。
胃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约70%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莫正英用数据揭示残酷现实:早期胃癌及时诊治可使五年生存率逼近满分,而病程进展至中晚期,生存希望将如流沙般从指缝间消逝,“早筛早诊早治”七个字重若千钧。
胃癌早期症状易与胃炎、胃溃疡混淆,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反酸嗳气、轻度体重下降等。莫正英强调,若症状持续超两周,尤其40岁以上人群应尽早胃镜检查。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超40岁、胃癌高发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史、胃癌家族史及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者。
针对中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成为“精准降期”核心手段。莫正英介绍,FLOT方案化疗可使肿瘤根治性切除率提升至85%,5年生存率达50%;免疫联合化疗则将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提升至25%-30%,5年生存率突破60%。对于局部晚期或不可切除胃癌,新辅助放化疗可使超60%患者转化为可手术状态。靶向治疗如抗HER2药物联合化疗,亦为特定患者带来新希望。
此外,复发转移性胃癌通过靶向、免疫药物联合化疗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结合姑息手术、介入治疗等手段,显著延长生存期。太和医院整合肿瘤内科、外科、影像及病理等多学科资源,基于分子分型及AI技术,为复杂病例制定个体化方案。
ctDNA动态监测技术可实时追踪肿瘤基因变异,预警复发风险;针对胃癌特异性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有望突破生存瓶颈。莫正英指出,随着“精准降期”策略与微创手术、多学科治疗的深度融合,中晚期患者可迎来生命转机。
“胃病无小事,健康不容拖延!”莫正英提醒,早期胃癌治愈率超90%,而晚期治疗难度骤增。若存在胃部不适或高危因素,务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早筛早诊”筑牢健康防线。胃癌防治,唯以“未雨绸缪”方能守护生命之光。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