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董璀 通讯员 廖安丽)5月20日,十堰市东风20小学以"家长开放日"为载体,完成了一项历时一个月的项目式学习课题实践研究。此次活动以"校园文化深度开发"为驱动性问题,通过跨学科整合、真实性任务设计及多元评价机制,系统验证了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效能。
课题组老师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框架进行项目设计,构建“三横三纵”研究模型。横向打通语文、美术、劳动等学科边界,纵向贯穿“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践修正-成果展示”完整研究链条。学生围绕“如何向家长立体呈现校园文化”的核心任务,自主组建4类研究小组。其中,解说组运用访谈法采集校园素材,绘制校园导览图、写解说词;导游组通过数学方法测算人流动态,形成3套分流方案;非遗展示组在美术老师指导下,手工制作锡纸雕塑、掐丝珐琅等非遗作品,并写解说词;展演组自主编排主题班队会展示内容,展现综合素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家长开放日”的五年级学生成了一个个小小研究者、实践者。他们围绕“如何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开放日”为驱动任务,从头脑风暴到方案设计和一次次的修改,研究过程呈现显著PBL特征:在清廉文化墙解说设计中,学生经历“初稿撰写-模拟讲解-观测家长停留时长-优化叙事逻辑”的迭代循环;导游组由最初的路线设计,到导游旗制作,再到导游词的修订,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如何更好解决实际问题的提升。数据显示,85%的展演内容经过3次以上方案修订;劳动实践基地“尚美蔬园”解说词更融合了植物生长数据追踪表等跨学科成果。在这种迭代式探究的方法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近一个月的研究、准备,5月20日下午15:05,校园小主人们终于迎来了全体五年级家长。活动现场成为动态研究场域,家长手持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诚意邀请函走进校园,不仅作为观察者,更通过“导游路线图记录”“讲解效果评分表”等工具成为研究协作者。在连廊楹联书法展区,不少家长也饶有兴致地拿起笔和孩子们一起挥毫;廉洁文化墙解说完毕之后,学生请家长在印有“守护清风正气,传承廉洁文化”的横幅上留下签名,郑重签下对清正廉洁的承诺。对活动的深度参与,加上家长对此次主题活动的评价、反馈,构建起了家校协同育人、协同研究的共同体。
家长们在导游组和解说组的带领下完成校园文化探索之后,进入班级教室,参观由布展组学生准备的优秀作业展览,参加由展演组设计的“学海扬帆,才华绽放”班级活动,有优秀学生和家长经验交流,有绝活才艺展示,还有课本剧展演等,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阵阵。此刻,每一个孩子都是校园的主人,都在发光。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展示,而是以校为本的项目式学习课题行动研究。”本次课题负责人廖安丽介绍说,活动产生的117份邀请函、8份解说词、10份学生小组研究日志以及过程性影像资料,已形成校本课题研究案例库。下一阶段将聚焦“项目成果标准化移植”,迭代开发《校园文化小研究员》系列微课程,并建立家长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研究资源向常态教学的渗透。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沈红卫表示,此次“家长开放日”标志着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从活动层面向课程改革深水区迈进,其“真实性研究赋能学生成长,过程性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模式,为新时代校本化育人体系建构提供了实践范本。
编辑: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