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国的瓷器,人们首先会想到景德镇瓷器。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还有另一处国瓷胜地——湖南醴陵,其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醴陵瓷越来越受欢迎。在十堰,有不少收藏爱好者钟情于醴陵瓷,而浓缩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醴陵瓷娃娃更是以憨态可掬的造型成为收藏圈的新宠。
瓷娃娃神态各异惹人爱
在收藏爱好者曾照国的古玩店里,一排瓷娃娃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个瓷娃娃高约20厘米,均呈坐姿。每个娃娃头上只留一撮头发,神态十分可爱。这些瓷娃娃以白色为主色调,施以粉色、绿色等色彩,有的则朴素淡雅。
“这些都是醴陵瓷娃娃,是我花了30多年收集到的。”曾照国拿起一个瓷娃娃,向记者 介绍。
曾照国是竹山人,30多年前,他就开始涉足收藏,收集到了大量的玉器、石器、木器。
曾照国介绍,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那时便已有大量作坊专注于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了粗瓷的烧制。随后,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迎来了发展高峰,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醴陵瓷娃娃就是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代表作。
说起收集到的第一个醴陵瓷娃娃,曾照国依然记忆犹新。1991年的一天,他到竹山县官渡镇“淘宝”时,无意中在一户农家看到一个瓷娃娃。“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瓷器,就觉得娃娃造型好看,十分可爱且新奇。”于是他费尽周折把这个瓷娃娃收入囊中。回家后,曾照国经常拿出瓷娃娃欣赏,他也慢慢弄明白了,这是一件醴陵瓷。
之后的几年,他从陕西收集到了2个瓷娃娃。在湖南参加交流活动时又收集到几个。“这种类型的瓷娃娃不好找,现在我家里也只有几十个。”他说。
记者看到,曾照国收集的这些瓷娃娃,外形都十分可爱,个个面带微笑,神态各异。一些瓷娃娃的手里还抱着物品,身体蹲坐着笑嘻嘻地看着前方,憨态可掬。
娃娃怀抱小狗有啥寓意?
曾照国介绍,他近些年认真研究过醴陵瓷。从年代上看,这些瓷娃娃有些是清朝末期的,有些是民国时期的。从制作技艺上看,均采用了醴陵瓷特有的釉下彩的烧制手法,釉水十分肥厚。
曾照国说,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被誉为艺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其基础颜料采用金属氧化物或盐类为着色剂,掺入一定的硅酸盐原料制成,无需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从瓷器效果上看,瓷器表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分感。
“这种效果得益于覆盖在纹饰上的釉层,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使其色彩更加清晰、鲜艳和明亮。”曾照国 介绍。
记者在曾照国的古玩店看到,这些瓷娃娃有的怀里抱兔子,有的抱着一条鱼,还有的手持莲花。其中一个瓷娃娃的造型与众不同:在一个大娃娃四周,围绕着5个小的瓷娃娃。曾照国说,这是民间常见的“五子登科”形象,寄托着人们期盼孩子出人头地的美好希冀。
引人注意的是怀抱小狗的娃娃。对此,曾照国解释,“童子抱狗”是民国时期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典型形象。当时,童子形象在广义上可分为两类,而在古玩界经常把醴陵娃娃当作“小菩萨”来看待,类似于招财童子、善财童子、送福童子。因此,在民国时期,醴陵瓷娃娃的造型多面带笑容、怀抱动物盘坐着,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喜乐、多子多福、生活美满。早年间,这种形象的瓷娃娃很受百姓欢迎,但如今,这种类型的瓷娃娃却不多见了。
醴陵瓷收藏价值渐涨
在我国常见的一些瓷娃娃造型中,很多瓷娃娃都是单个存在的。但记者看到,在曾照国收集的瓷娃娃中,有很多双人的瓷娃娃,有的是并排蹲坐,有的则是抱坐在一起。“我还收集到一些双头的瓷娃娃,甚至还有3人、4人的瓷娃娃。”
曾照国说,醴陵瓷娃娃之所以在民国时期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质。清末,醴陵釉下五彩瓷大放异彩,名扬海内外,到了民国时期,还继续保持着繁盛的局面。究其原因,醴陵瓷在烧制过程中严格遵循“三烧制”流程:素胚先烧一次,绘画完毕后再次烧制,最后上釉后再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制。由于烧制工艺复杂,成品率不高,因此数量稀少,目前古玩市场上更是少见。
曾照国介绍,醴陵瓷娃娃作为醴陵瓷的代表,越来越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看到它们憨态可掬的造型,能让人高兴一天,而且这样的瓷娃娃还有美好的寓意呢!”曾照国说,他一直在继续寻找收集醴陵瓷娃娃,希望能收获更多的快乐。(记者 罗毅 吕世银)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