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收藏 | 有关银锭的知识,你知道吗?

时间:2024-03-27 16:09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近期,随着金价不断上涨,白银价格也逐渐走高。在我国古代,由白银打造成的银锭是重要的交易货币。如今,随着社会发展,银锭已经退出流通,成为一种收藏品。近日,十堰收藏爱好者向记者展示了银锭,由此回望历史的天空。

银铤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

1711502463807

章先生收藏的银铤。

近日,我市收藏爱好者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宝贝。记者看到,它酷似香皂,两头呈弧形,中间束腰。正面刻满了字,背后布满了蜂窝状的小孔。

“这东西在宋代时叫银铤。”章先生介绍,10多年前,他到武汉古玩市场淘宝时,无意中看到了这块银铤。他和老板几次讨价还价,最终把这块银铤带回了十堰。“回来后,我还有点不放心,专门把银铤拿去检测。”章先生说,检测结果显示,银铤的含银量在93%左右,这才放下心来。

那么,这块银铤是何时打造的呢?银铤上的字迹给出了答案。记者看到,在银铤的最右边竖刻着一行字,有“淳祐六年”字样,经查阅史籍,这是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说明这块银铤是公元1246年打造的。另外,在银铤上,还刻着重量、官吏、匠人名称等,比如“金花银五十两”等字样,这些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白银的使用情况。

章先生介绍,这块银铤是官铸银铤,刻有地方官的官衔及姓名。这种银锭大都是官府请制作银铤的匠人所铸,因此落款不仅刻有官府名称,还刻有匠人、掌管官库者姓名,表示对该银铤的成色及重量负责。另外,这块银铤还透露了很多淳祐年间的官职和地名信息。比如,银铤上刻的提举常平司,就是一个常设机构。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京畿丰收导致粮价大跌,朝廷为维护粮价稳定,派员于京城四门设场加价收购粮食,存储在就近的空仓里,并取名为常平仓。若遇饥荒之年,粮价爆涨,再将仓中的粮食平价卖出。此后,常平仓形成定制,大部分州县效仿设立。

虽然银铤刻的是五十两,可记者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那时候的50两,相当于现在的3斤多重。”章先生介绍,按照当时的物价,这块银铤够一家人吃用几年了。

章先生说,如今,银锭已经逐步从市民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在收藏爱好者眼里,银锭收藏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银元宝可当贵重礼品馈赠

1711502463834

傅先生收藏的3只银元宝。

此外,收藏爱好者傅先生收藏了3只银元宝。这3只元宝为船形,大小不一,重量也各不相同。最大的一只元宝底部刻有“福”字,重85.3克;稍小的元宝底部刻有“寿”字,重37.6克;最小的元宝底部刻有“禄”字,重22.2克。从外观上看,3只元宝都呈现老银器特有的黑色。

那么,宋代的银铤和清代的银元宝,在重量上有何联系呢?傅先生介绍,在清代以前,银锭的铸造重量没有统一规定,一般分为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和一两等数种。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是相吻合的,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一两银,在唐代为42克,宋代为39克,元代为36.6克,明代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清代的银锭,重量上基本统一为五两、十两和五十两3种,五两以下为散银。

傅先生说,从这3只银元宝的工艺上看,它们都是清代物品。从这3只元宝的样式和工艺看,这些刻字的元宝并非在市场上流通的,而是作为贵重物品馈赠用的。“有可能是古代大户人家老人做寿或孩子满月时别人送的礼品。”傅先生推测。

古人日常大多使用碎银

从我国银锭的发展历程上看,在银锭的样式上,汉代的银锭多为饼状,唐代则是长方形条状。宋代以铤为主,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到了元代,银锭多无铭 文 ,周边翘起,中间内凹。明代的银锭长度变短,厚度增加,两端的弧形消失,形成双翅。清代到民国期间,银锭器形繁杂,各种形状的都有,人们俗称的银元宝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记者观察发现,无论是章先生收集的银铤,还是傅先生收集的银元宝,背后都有许多蜂窝状小孔。章先生介绍,这些蜂窝是鉴定银锭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在古代,银锭在浇铸时会有残留气体,所以会在银锭底部形成不规则的气体空洞,这就是蜂窝。蜂窝较深,洞内圆润光亮,还带有光泽,说明银锭成色很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很有可能是赝品。

古人平时花的银子,也都是这样沉甸甸的吗?“其实,大家都被电视剧骗了!”章先生说,像银铤和银元宝这样规整的银子,一般在官府的银库中才会有,平时老百姓用的都是碎银。

傅先生介绍,古代的那些散碎银两,都是用专门的剪子剪制出来的,在剪下来后还需经过称重,才可以进行买卖交易。因此,古人使用碎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两种工具:剪子和戥子。剪子用来剪下碎银子,戥子用来精确称重。古代剪银子用的剪刀夹口很小,夹臂很长,一般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剪子不仅能将银子剪成碎块,还能剪断银簪子、银手镯等银首饰,甚至能剪断银锭。而且用它剪银子,还能用来鉴定银子中是否掺假。

傅先生说,在电视剧里,人们会看到古人吃完饭,给店小二甩出一锭银子,其实,古人使用银子时,如果商家没有合适重量的碎银子找零,就会被要求折算成等价的铜钱。另外,古人还会随身带蜡块,收集剪子剪下来的银屑。当银屑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将蜡块熔化,把银屑回收成银子。

(十堰晚报 文、图/ 记者 罗毅)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