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遇上算法

时间:2025-02-20 15:47 来源:十堰周刊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作者 潘能军

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浮出水面:人类的心智究竟是在退化,还是在进化?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面临的问题日益繁杂,尤其是那些与人心相关的问题愈发棘手。随着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我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却在悄然减弱。古代先哲们提出的困惑,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反而新的问题如层层叠嶂,不断涌现。尤瓦尔·赫拉利曾指出,观察自己绝非易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的难度还在持续加大。人类为自己编织了无数复杂的故事,这层 “故事之网” 让我们认识真实自我的道路愈发崎岖。更为严峻的是,未来人类或许再也无法窥探到真正的自己,因为算法极有可能替人类做出关于 “我们是谁”“我们该知晓哪些关于自己的事情” 的决定。

不可否认,世界正逐渐被算法所渗透,但如果文学、艺术,以及人类独有的智慧、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被算法所侵蚀,那么人类发展的通道无疑将被彻底堵死。庆幸的是,这仅仅是一种极端的假设。机器智能带来的危机确实前所未有,但绝非人类的灭顶之灾。灵魂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无法被复制,艺术创作中蕴含的创造性,始终是连接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通道。

千百年来,那些困扰人类的问题,依旧横亘在我们面前。当人类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机器时,许多内心深层次的问题反而会更加凸显。历经千百年构建起来的理性和理论体系,也会因此暴露出更多的漏洞。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回到了先哲们千古追问的那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基于此,未来热门的职业取向或许将聚焦于解决这些迷惑、困境与冲突。哲学家、心理与伦理学家、艺术家等,可能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其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将远超传统哲学意义上的问题。心理学和艺术将成为辅助人类生命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人与机器之间也将形成新的伦理困境。

为什么说伦理问题会愈发突出呢?不妨想象一下或许不久后就会成为现实的场景:以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为例,它所面临的一些设置与算法,已经涉及到了人伦困境。假设汽车分为 A、B 两种类型,A 型为利他型,在遇到危险时会优先保护他人生命;B 型为利我型,会将自身安全置于首位。面对这样的选择,你会如何抉择?这些复杂的算法,必然会催生出新的伦理问题。曾经,我在一个自媒体讲座上听到这类预测时,先是内心一震,随后又陷入沉思,仿佛看到未来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以我们当下的心智很难洞悉其中的奥秘。就像 30 年前,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预见到如今的生活模样。谁能想到,一个小于纳米级别的病毒,会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呢?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难以想象,我们只能在现实的困境中努力挣扎,一步一步艰难前行。赫拉利对未来的种种幻想,同样是基于智能算法做出的推测。而未来的历史将在这些算法的交织中,衍生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艺术,是我们寻找自我释放的重要通道,宛如生命的润滑剂,让我们在生活的轨道上能够更加顺畅地前行。然而,如果思想的创造力失去自由,那么一切关于艺术的美好愿景都将成为空谈。当人类精神的自由空间被无情扼制,人就如同失去灵魂的机器僵尸,徒有其表。这并非机器与智能本身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是人为设置的陷阱,是人类亲手将自己拖入了这幽深的黑洞。

世界上不存在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道理,能够让人瞬间恍然大悟、心智通明。真正能让人从心智蒙昧走向开悟,站在一种清醒、超脱的境界的,是一段段亲身经历。从懵懂无知到逐渐领悟,每一步都是历练的成果。此时,屏幕上偶然跳出的一行字让我感触颇深:“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让你成为你。”

当世界遇上算法,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作茧自缚的困境,这或许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宿命。但我们还有语言这一精神寄托,语言是边界,是思考的边界,也是人类和工具的边界,当我们无法突破自我局限时,语言就像一剂安慰剂,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 。

编辑:陈小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