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家访1000多名留守儿童!十堰“王妈妈”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时间:2023-07-12 09:42 来源:极目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极目新闻记者 郭会桥 张渊 通讯员 郑倩

“也许,家访中的交流,能让他成长得更好;也许,从他这里开始,这个家庭就改变了命运。”在过去十年,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中英语教师王朝霞走进了超过1000名留守儿童家庭,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王妈妈”。

1

王老师常年带毕业班英语

小镇需要大教育

石堰河初中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校长何立杰向记者介绍,这些年来,随着教学质量的逐年提升,生源越来越多,师资就凸显不足,“到了九年级,有升学压力,家长对老师的期望值就更高。”

王老师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能扛事,有耐心,家长们也口口相传说:“孩子在王朝霞班上,我们就放心。”何校长感慨地说:“在这种情况下,王朝霞每年都是第一个被聘为九年级班主任的。”

2020年春,因疫情原因,老师有些变动,王朝霞临危受命担任起一个新初三班主任。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级学生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创造了白鹤这座小镇教育史上的奇迹。

2

王朝霞挖掘肯定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王老师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见到王朝霞,记者开门见山。

“触动心灵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跟学生有情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有灵魂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内在学习动力有了,分数自然就提高了。”王朝霞回答。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王老师想出了许多有趣的点子。年轻英语老师龚照琪称王老师为“最有耐心的导师”。入职不到一年,她请王老师帮助打磨自己的竞赛课,光教案就帮她修改了七次。拿到优质课一等奖的证书后,她抱着王老师大哭一场,很是感激。

提起王老师的杀手锏,龚照琪娓娓道来:“每日口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情境对话”让学生捧腹大笑;“创意作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笔;“减负增效”法让作业因人而异,一生一案,优化设计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个性特点的培养,使优生更优,后进生赶上,有着“专治学习困难症”的美誉;“课本剧”让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中忍俊不禁……

3

王老师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小镇更需要大教育!”王朝霞说。在班主任工作中,她营造“个个是主人,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的班级治理文化,带领学生制订班级公约,所有成员在公约的规范与引领下学习与生活、做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她设计的特色课外活动和创意社团活动让孩子流连忘返,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社团”“优秀班集体”。

4

和孩子们一起劳动

开学第一件事是家访

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那么王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信任?

“每年8月下旬,在拿到新一届毕业班学生名单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王老师介绍,家访全覆盖在当年国庆假期收假前完成,主要是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只带一年,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她还会安排第二次家访。有的学生家访达五六次很常见,也有每周都需要家访的学生。

班上留守儿童居多,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带,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但在教育上是束手无策的。很多孩子缺少关心、关注和关爱,因此家访需要耐心,也贵在坚持。

白鹤镇大山纵横,王老师的学生分散在沟沟岔岔的村子里,还有不少外乡慕名而来的孩子,全县乡镇王朝霞基本走遍了。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近的地方一个人骑着小摩托一家一家找,远的地方坐班车或者请任课老师开车带我找,但更多的时候是车到不了的地方。”2020年4月,疫情已封控了三个月,王朝霞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孩子们。

5

王朝霞在家访

学生俊康(化名)有玩手机上瘾的坏习惯,爸妈被封在深圳,他跟奶奶封在山里。王朝霞急切地想看看孩子这三个月是怎么度过的,便拉上物理老师一起去家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下车爬山,走着走着下起了雨,路变得泥泞难行,我俩穿的都是球鞋,踩在泥水坡上直打滑,陡峭的地方几乎是手脚并用往上爬,不到十里的山路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早晨七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已经下午一点了。”俊康看着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两个泥人愣住了,好半天才认出这就是王老师。奶奶抱怨孩子三个月手机不离手,吃喝不下床,但是看到王朝霞和物理老师的那一刻,孩子哭了,后来奶奶告诉王老师,自从那天他们走后,俊康就放下了手机,拿起了书本。

王朝霞告诉记者,家访的路上还遇到过突发涨水、过不了河,摩托车坏了,给村委会打电话求救;曾被村子里的狗咬伤住院;被树枝划伤、被山里的蚊虫叮咬中毒等等,最难的是老人家的不理解。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欢迎老师家访,有的一看到老师就觉得是告状,脸上就差写着赶紧走,直到听说孩子的好,才客气一点。“我一直觉得,走进家庭,才能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里,跟家长的距离更近,跟孩子更亲,这也是我做好班主任的‘法宝’。”

6

为学生解析习题

有问题就找“王妈妈”

1996年7月,王朝霞从当地一所师范院校毕业,走上讲台,这一站就是27年。因为自己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她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分量。

“走在家访的路上,我想,我现在多走走,多问问,也许就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新的希望。”近10年里,王朝霞走进了1000多名留守学生的家庭。

帮懒惰、失去信心和手机上瘾的孩子制订成长进步计划,家访陪护、义务补差;陪孩子做游戏,一起劳动;开小灶为孩子补充营养……“只有和学生建立了情感连接,才会打动他,情况也会慢慢变好,成为自信的人。”王朝霞说。

2014年秋天,王朝霞发现班级学生小东(化名)胳膊上有伤,十分揪心。她了解到,小东是一位孤儿,父母早亡,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在他上学时去世,基本处于无人照看的状态。仔细询问之下,王老师才得知伤痕是小东遭受到别人欺负造成的。王朝霞当即向派出所反映,在民警的蹲守之下,终于找到了欺负他的“小团伙”,并进行了严肃处理。

此后,王老师不定时给小东带菜做饭,教孩子收拾家务。“我现在就是你的依靠,谁欺负你,你赶紧跟我说,我给你撑腰。”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在王老师的陪伴下,小东终于走出阴影,如愿升入了一所中职学校就读。

7

和孩子们一起锻炼

学生小雨(化名)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后妈生了妹妹后,小雨感觉无处倾诉苦闷。为了让小雨的情绪有一个出口,王老师把她带在身边,同吃、同住,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起去校外走走。“王老师会跟我说些花草果蔬,我们看近处的河流,远方的山、白云、蓝天。我喜欢历史,她就给我讲一些历史小故事。”一年的陪伴,小雨终于打开心结,2021年考上了房县一中。“王老师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妈妈!”这个曾陷入自我怀疑的孩子,向记者炫耀着自己的王老师。

8

让孩子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何立杰评价道:“难得的是她正在弥补学生缺失的爱和教育;用爱和包容引导每一个叛逆的孩子成人成才。”她以慈母之心做教育,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王妈妈”。

打造首个乡镇名师工作室

9

教育贵在坚持

王朝霞是孩子们口中的“王妈妈”,也是年轻同事口中的“王姐”。

连续十多年来,王朝霞所带英语成绩居全县前列,先后获得“十堰市十佳班主任”“十堰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房县教育系统巾帼标兵”等荣誉。

2022年,“王朝霞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这是房县首个乡镇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立足中部学区,辐射全县,她带领年轻教师完成了省、市级五项课题研究;通过示范课、优质课、同课异构、研讨培训使队员大行“趣、实、效”之教风。在长期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梯度训练、思想渗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全县推广。

“有困难,找王姐。是我们很多年轻教师的口头禅。”解小双老师提到曾经向王老师请教写作,从文章构思、情境的创设、对话的呈现方式,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王老师不遗余力和自己探讨,前前后后8次易稿。

王朝霞用模范带头作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她们陆续成长为全县英语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王朝霞自己也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排头兵。

提到教书育人,王老师两眼放光,她能细数每一个学生的故事,但是提到家庭,她低下了头,她说:“这辈子,有些对不起家人。”

孩子的家长会,她不能参加,因为她带毕业班,走不开;爱人在乡下初中忙碌,两人最大的奢望是周末一起好好吃顿饭;母亲手术,她没法照顾,母亲说她有无数个孩子,她是别人家的女儿,不怪她……

亲人们的理解,让她心无旁骛,逐梦而行。“我从山里来,知道知识对山里娃的重要性,哪怕是多带一个娃走出大山,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王朝霞说。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