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生收集的扳指。
说起首饰,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女士佩戴的珠钗环佩等装饰品。其实,在我国古代,男士也有专属的首饰,那就是扳指。很多人不知道男士佩戴扳指起源于何时,也不知他们为啥佩戴扳指,记者为你一一揭秘。
扳指最早用于射箭
在一些古装戏中,人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皇帝或者王爷穿着华丽的服饰,坐在椅子上一边品茶,一边把玩着大拇指上的一个“玉环”。大臣们见到这枚“玉环”,都会肃然起敬。
“这个戴在大拇指上的东西叫做扳指,是古代男人的专属首饰。”十堰收藏爱好者谢先生介绍,在我国古代,不仅仅是女士佩戴首饰,男士也佩戴首饰。女士佩戴的首饰种类繁多,但是扳指只有男士才会佩戴,而且只能戴在大拇指上。
如今,扳指已不多见,成为一种收藏品。近日,谢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一些精致的扳指。
这些扳指摆满了一张小桌子。从样式上看,大多为圆桶形造型,最大的扳指高7厘米,最小的扳指只有3厘米高。从材质上看,有和田玉、翡翠、象牙、沉香等材质。有的扳指上刻有花纹,还有的刻有图案,惟妙惟肖,十分生动。
“扳指在古代很流行,但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谢先生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扳指就慢慢开始流行起来,那时候,扳指的名字叫做“韘(shè)”。《说文·韦部》记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由此可见,扳指最开始的功能是作为射箭的工具。到了西汉,韘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成为一种装饰品。直到清朝,扳指再次迎来它的辉煌。
“清朝以军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因此清朝八旗子弟对扳指十分重视,几乎人手一枚,成为满族尚武精神的一种符号和身份地位的象征,而这时也被称为‘武扳指’。”谢先生介绍,到了乾隆年间,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扳指也从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变成“文扳指”。
另外,在扳指成为清代“网红”的过程中,乾隆皇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乾隆皇帝对扳指的喜爱众所周知,单为玉扳指就写下了近50首诗作,还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翡翠扳指是身份的象征。
玉扳指特别受欢迎
记者看到,谢先生收集的这些扳指,造型大多一样,上下一般粗细,为圆桶样式。“几千年来,扳指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有坡形和圆桶形。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在我国,传统的汉族扳指为坡形,从侧面看是一个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满族则主要使用圆柱体的桶形扳指。”谢先生介绍。
在谢先生收集的这些扳指中,记者看到一枚和田玉制成的扳指,造型唯美、线条流畅、色泽温润,可谓精美绝伦。
“玉扳指特别受欢迎,也是身份的象征。”谢先生介绍,玉扳指主要有素身玉扳指和雕刻玉扳指两种款式。素身玉扳指通体不雕刻花纹,大气美观,是最为经典的样式;雕刻玉扳指的纹饰非常讲究,有瑞兽、花草、山水、人物、诗词等。
另外,一枚墨黑色的扳指也比较特殊。拿在手上,这枚扳指明显比其他个头差不多大小的扳指重一些。谢先生介绍,这是一枚用沉香打造的扳指,凑近还能闻到一股异香。“沉香能醒脑怡神,所以古人戴这样的扳指,有养生的功效。”谢先生介绍。
在谢先生收集的这些扳指中,一只黄白相间的扳指也颇为醒目。谢先生介绍,这件藏品取材于象牙。扳指奶白色,中间镶了细银圆环,圆环上刻有花草纹。此外,还有一枚血玉扳指,别有一番风味。底侧血红,如同白纸沁血。顶侧红色稀薄,如天边晚霞。
扳指是身份的象征
记者看到,谢先生收集的这些扳指,有的充分利用玉石材料,十分注重发挥玉器本身的美;有的采用阴刻、镂空、圆雕、打磨、浮雕等工艺,随匠人构思而配以图案。但大体而言,这些扳指注重环形圆润感的雕刻,整体打磨光滑圆润。
谢先生介绍,清朝以前,扳指多以象牙骨头制作而成。从乾隆年间开始,扳指实用性渐失,正式成为装饰用品,所以对做工及材质极为讲究。扳指的质地也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牛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等名贵原料。在古代,扳指是身份的象征。因此,一些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非王公贵族莫属,一般人是不能随意佩戴的。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戴。普通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
此外,作为男士的专属首饰,扳指也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乾隆皇帝之所以那么喜爱扳指,是因为他认为扳指既象征了家法,又凝结着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尤其是玉扳指,因为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玩赏于手,又能警戒于心。
“虽然现在扳指不多见了,但扳指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而且可以观赏把玩。”谢先生说,这正是他珍爱扳指的原因。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代琳源 实习生 杨晋)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