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黎娟 刘韩 张晨)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房县回龙乡二十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治理用积分量化,在村设立爱心超市,群众凭借积分可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小积分兑出大文明、撬动大治理,党群合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户户走到聚民智。2019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之初,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跟村干部大吵大闹。为了疏通群众疑惑、统一村民思想,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召开村党员大会、户院会宣传国家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制定一户一策规划整治清单,群众疑虑慢慢打开,村民张先军带头拆掉了路边乱搭的棚子,有了村民支持,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顺势推进。如今,村民们房前屋后既有小花园,又有小菜园,美观自然,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卫生评比建机制。公共卫生环境由村级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定期打扫维护,但家家户户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为了督促村民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村两委探索开展卫生评比,每周上门督促村民把室外“扫干净、码整齐、疏通豁”,室内堂屋、厨房、卫生间、寝室收拾干净整洁,每月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组成环境评比专班上门检查评比,现场打分,在门口贴上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定期把家庭卫生搞的好的、不好的拍成视频,在群众大会上播放,让全体村民共评,几年坚持,家家户户的卫生习惯日益养成。
积分调动积极性。为进一步鼓励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村里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2万元,整合部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成立爱心超市,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一分五毛钱,积累够相应的积分,可以爱心超市兑换洗衣粉、毛巾、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以实际行动获取积分,并用积分免费兑换超市物品,有效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抱着胳膊看”逐步变为“撸起袖子干”。
积出人情新风。以前农村待客之风盛行,人情债让群众苦不堪言。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村两委加强人情风整治,积极倡导人情新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规民约,村民提出的好意见被村规民约采用的,加分奖励。在村规民约规定下,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除了红白喜事外,一律不许待客,凡是发现一起,扣除相应的家庭积分,并在群众会上通报。积分事小,观念改变事大,人情负担减下去,纯朴乡风兴起来。
积出安定和谐。以前,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经常为低保、公益林和乡村建设项目上访,认为不公平、有黑幕,乡贤能人也不愿意出来说公道话。积分制实行后,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村内的重大事情、乡村建设项目都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协商,让群众评议,结果及时公开,无理闹访、缠访扣除家庭积分。邻里为一点小事吵架闹矛盾扣除家庭积分,群众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奖励积分,积分带来了村里稳定和谐、邻里和睦。
孕育乡村新希望。脱贫攻坚期间,二十村新建了村级幼儿园,当时只有一名学生入学就读。随着乡村振兴步伐,村里变得越来越好,搬出去的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返乡居住村民原来越多,现在幼儿园学生达到13名。以前鲤鱼跳龙门式的逃离正慢慢变成燕归巢式的返乡。
共创美好新生活。目前,二十村正积极联系返乡能人,筹备兴建产业加工车间,创立村级产业品牌,提高村民茶叶附加值。抢抓国家保密局消费帮扶机遇,建立村级农贸市场,租给农户,让农户土特产可以在农贸交易,推动家家户户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向规模化、市场化转型。
乘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浩荡东风,二十村正变得越来越美好,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
编辑: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