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十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获国家通报表彰

时间:2022-06-18 08:3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十堰市被评为10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个通报表彰地区。十堰主动作为,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十堰之路”。

360截图20220617174002850_副本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四年前,从深山搬到这儿的杨新芬,在家门口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在家附近上班比较方便,照顾家方便,收入也还可以。杨新芬说。

在青龙泉社区有4200多户15000多人搬出深山。为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8年,郧阳区选定袜业,作为青龙泉社区的主要配套产业之一。

360截图20220617174109719_副本

十堰市郧阳区袜业办公室主任王志刚介绍,该地引进了十几家袜业企业,为3000多人提供就业,每年的工资额3750万左右。

产业兴旺是后续扶持的关键。在易地搬迁的同时,十堰广泛推行“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易迁户”模式,坚持“培龙头”“凸特色”“强科技”“拓市场”,紧盯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目标,做大做强香菇、茶叶、生猪、黄酒、水果、木本油料六大特色产业规模,让易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而真正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360截图20220617174229534_副本

十堰市坚持靶向发力,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向遴选以工代赈项目,将资金向易迁安置区倾斜。茅箭区利用以工代赈资金打造的秦巴生态植物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吸纳当地易迁群众就业增收。

秦巴生态植物园项目负责人张豪奎介绍,该项目吸纳了易迁群众120余人就近园区务工,年支付工资200余万元,其中易迁群众40余人常年在园区务工,年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秦巴生态植物园是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的带动项目,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亿元。

360截图20220617174323817_副本

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璐表示,秦巴生态植物园项目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项目“花小钱办大事”的政策优势,通过以工代赈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确保了搬迁群众有稳定的岗位和稳定的收入。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十堰市持续强化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聚焦易迁后续扶持“五基工程”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十堰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取得了易迁安置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健全有力、后续扶持能力建设项目支撑有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持续有力、易迁群众稳定就业保障有力的工作成效,确保了易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通过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下半篇文章”,十堰易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编辑:李亚光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