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十堰经验”之一:易地搬迁与产业融合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1-06-01 13:16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 林十堰是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易迁人口总量占全省总任务的40.2%。2019年,十堰提前一年完成35.45万人的搬迁安置和脱贫任务,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地级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易地扶贫搬迁,既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殷殷嘱托,十堰350万人民,主动作为,全面创新,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的“十堰之路”。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眼下大约500多人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忙着赶制出口欧美的订单。

偌大的车间里,一排排智能化袜机有序作业,五颜六色的纱线来回穿梭,编织出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作为车间的质检人员——棉袜定型机机长,杨新芬在经过两年的磨练后,已经成为标准的成熟产业技术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

杨新芬原来是郧阳区鲍峡镇深山里的一位普通农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青龙泉社区。像她这样的易地户,在社区有4200余户15000多人。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郧阳区在2018年选定袜业,作为青龙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主要配套产业之一。

十堰市郧阳区袜业办公室主任王志刚介绍, 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十几家袜业企业,有3000多人就业,每年的工资额3750万左右,为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历史性的搬迁任务完成后,如何让“富根永驻”?十堰市委、市政府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新理念、新思路,展开了后续扶持的“十堰实践”。

后续扶持,根本在产业。我市广泛推行“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易迁户”模式,郧阳区建成全国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日产袜子18万双,成为名副其实的“袜业之都”。“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成为“湖北经验”,全省学习推广。

同在青龙泉社区,31岁的罗甲超正在照看刚刚上架的新品种多季菇菌棒。罗甲超一家的2个香菇大棚,是由当地政府统一建设,每个大棚占地半亩,年租金只需要600元。2019年,他靠着香菇种植,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实现脱贫。2020年,罗甲超8000多棒香菇实现了大丰收。

与往年种植的香菇不同,今年推广种植的多季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采摘、销售。看着刚刚冒着新菇的9000多棒香菇,罗甲超对易地搬迁后的生活更是充满了信心。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镇青龙社区村民罗甲超告诉记者,往年是种一季,现在一年四季,肯定要比以前收入提高一些,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青龙泉社区是采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扶贫产业集中配套、服务设施集中配建的湖北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在这里配套建成1100余亩香菇产业基地,年种植香菇300万棒,销售收入3300余万元,易地搬迁群众户均增收3万元。如今,一朵小香菇,逐渐撑起当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大产业,香菇产业成为郧阳区带动贫困户最多、整体收益最大的单项产业,这里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香菇小镇”。

产业兴旺是后续扶持的根本。十堰聚焦产业富民,以迁兴业,推进搬迁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培龙头”、“凸特色”、“强科技”、“拓市场”,延链、稳链、强链,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式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紧盯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目标,以特色种植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农业为主,做大做强“香菇、茶叶、生猪、黄酒、水果、木本油料”六大特色产业规模。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扶贫车间到村头、扶贫作坊到户头、扶贫项目到人头,让易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而真正实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统计显示:全市16.7万易迁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

通过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下半篇文章”,十堰易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