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十堰经验”:以工代赈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时间:2021-06-02 19:3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我市发挥以工代赈“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帮助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十堰经验”,以工代赈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QQ截图20210602195000

这段时间,在郧阳区杨溪镇油橄榄示范基地,年近70旬的孟万生忙着翻耕锄草。

郧阳区杨溪镇杨溪铺村村民孟万生: 一天100块钱,一个月做个20多天,拿个2000多块钱。这相比起来比基建上强得多。

QQ图片20210602195257

过去,孟万生常年外出务工,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务工几无可能。2018年,以工代赈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湖北鑫榄源油橄榄基地落户杨溪铺村,孟万生将自家4亩地流转给公司,流转费、务工收入再加上村集体分红,一年下来有3万多。

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瑾艳:主要探索的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的劳动劳务报酬+折股分股量化的股金模式+就业岗位的技能培训+工业性岗位”的赈济新模式。

QQ截图20210602195348

如今,油橄榄示范基地每年直接带动230户易地搬迁群众,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20万元,占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比例达25.8%。

同时,我市坚持靶向发力,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向遴选以工代赈项目,将资金向易迁安置区倾斜。茅箭区利用以工代赈资金打造的秦巴生态植物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吸纳当地易迁群众就业增收,李云就是受益人之一。

茅箭区马家河村村民李云:一个月挣个一两千块钱,自己生活够了。

秦巴生态植物园项目负责人张豪奎:吸纳了易迁群众120余人就近园区务工,年支付工资200余万元,其中易迁群众40余人常年在园区务工,年人均收入达3万余元。

QQ截图20210602195436

秦巴生态植物园是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的带动项目。2020年,争取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等专项资金4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

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璐:秦巴生态植物园项目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项目“花小钱办大事”的政策优势,通过以工代赈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确保了搬迁群众有稳定的岗位和稳定的收入。

QQ截图20210602195517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易地搬迁扶贫及后续帮扶,实施以工代赈示范项目345个,总投资2.23亿元,易迁群众5800余人次参与工程建设,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占项目资金20%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发展农村产业,更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