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思政课对青少年的成长很重要,是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再次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那么,面对新时代00后的学生们,我们应该如何讲好思政课,把课堂真正讲鲜活,使之成为学生们有获得感、老师们有成就感的课程呢?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认真研究学情。调查研究学生学情是千里之行第一步。照本宣科、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高速的社会发展,亦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的课程缺乏针对性,学生不会买账,更不可能入脑入心。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融入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活力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思想的魅力,指引他们的人生方向。
打造教师人格魅力。总书记着重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铸魂育人”四个字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站位,善于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鲜活的事例进行说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方法,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去赢得学生。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该脱去严肃沉闷的外衣,用真心、真情去打动学生,用堂堂正正的、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使之因为喜欢老师而学好思政课程,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从而自觉地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把原来的“一桶水”变成“长流水”?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系列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给处理人精辟的解答,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要求思政课教师,通过刻苦的学习,不断研究吃透教材、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关注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才能让思政课堂变鲜活,让思想的魅力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思政课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任重道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既要研究吃透新版统编教材,又要吃透社会这本无字大书,更得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成长规律,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尚人格魅力、透彻的面对面说理,倾力打造入脑入心的思政课“金课”。
(作者:王君 汉江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