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作为全国首批15家试点城市之一、最新确定的5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转型示范城市之一,荆门的长护险改革成果获国家充分肯定。自2016年试点以来,长护险覆盖全市243.27万参保人(与基本医保一致),累计筹集资金15亿元,为超2.6万名失能人员构筑起坚实照护屏障。它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减压阀”,更是失能人员尊严生活的“守护者”,稳稳托起了他们的生活希望。
“以前老伴儿住院的时候,护工每天要220元,而且只从早上7点服务到晚上9点。那时候不光家里经济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我夜里自己照顾,也熬得生了病。现在有了长护险,把老伴儿送到专业护理机构,费用能报销一部分,护理也更专业,真是太好了。”提起长护险带来的改变,家住荆门中心城区的龚纯泉满是感激。
龚纯泉的经历,是荆门长护险从“试点探索”迈向“全民受益”的生动写照。
八年间,荆门在制度设计、标准体系、经办服务上不断探索完善,构建起覆盖全员、城乡一体、公平公正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截至2025年9月,全市参保243.27万人(年人均缴费36元),累计为2.6万失能人员(其中60岁以上占76.5%,城乡居民占65%)提供保障,制度运行平稳,民生获得感显著提升。
从“部分覆盖”到“全民兜底”
“不是不想给老人好照护,是实在没精力、没条件。”这是不少失能老人家属面临的共同困境。
市医保局在政策设计之初,便锚定“广覆盖、保基本”的民生目标:2016年试点时,先行将职工医保参保人整体纳入参保范围;2017年,从政府统筹层面给予多方面鼓励支持政策,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城乡居民;如今已实现“职工+居民”全覆盖,惠及全市二百多万参保群众。
网络图
针对特殊群体,荆门更推出“量身定制”的保障方案:对重度失能人员,放宽参保年限限制,哪怕是刚参保的居民,只要符合失能标准,就能享受待遇;对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直接减免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兜底。
“政府不仅免了我的缴费,还安排我住进了条件不错的养老机构,费用大部分都能报销。我无儿无女,现在总算有了‘靠山’。”特困供养人员张大爷道出了这一政策的实在之处。
如今,荆门的长护险服务已延伸至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从城区的老旧小区到农村的偏远村落,只要有失能人员有需求,都能享受到政策保障。
从“负担沉重”到“轻装上阵”
长护险最实实在在的作用,是卸下家庭的“照护费大山”。
荆门市医保局数据显示:长护险政策享受人员人均年报销金额达1.8万元,最高报销比例达90%,相当于为每个失能家庭年均减负近2万元。
在待遇标准方面,荆门根据保障对象的护理需求,建立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院护理三种护理方式,实行“菜单式”管理,供失能人员自愿选择,并可在三种方式之间相互转换。
福寿居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帮失能老人做康复训练。资料图
为引导失能人员合理选择护理方式,护理费用按床日实行限额管理,基金实行梯次化报销。其中,居家护理按重度失能Ⅰ、Ⅱ、Ⅲ级,每日限额100元,长护险基金按40%、60%、80%共3个档次报销;养老机构护理按重度失能Ⅰ、Ⅱ、Ⅲ级和护理机构级别一、二、三级,每日限额50元、60元、70元、80元、90元、100元共6个档次,长护险基金按75%报销;医院护理每日限额150元,长护险基金按70%报销。
龚纯泉的老伴因脑干中风导致失能,按政策每月可报销约1800元。“花费省了大半,老伴享受24小时专业照护和康复,我不用熬夜,老伴也能简单活动了。”龚纯泉说。
这样的“减负故事”在荆门比比皆是。爱尚家养老中心院长陈玉蓉介绍:“中心96%的老人是参保人员。很多家庭是‘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或‘老伴互顾’,居家照护能力不足,专业机构成为更好选择。”
除了费用减负,长护险在服务便捷性上也持续优化,其中最让群众省心的,就是申请流程的简化。如今,参保人只需通过“荆门医保”App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开展失能评估,最快7个工作日就能完成认定。
“以前跑多部门,现在点一点手机就搞定!”市民的反馈印证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利。
从“照护薄弱”到“专业护航”
长护险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减负。它让失能者重拾尊严,让家属卸下全天候重担,还为长期照护师提供了提升自我的渠道与空间。
优质的照护服务,离不开专业的照护人才队伍。荆门将长期照护资格考试作为提升照护员专业能力的核心抓手,构建起“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全链条管理机制,为失能群体的“有依靠”筑牢专业保障。
6月29日,湖北省首场长期照护师初级工(五级)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在荆门举行,这也拉开了荆门市长护险制度提档升级的新序幕。
长期照护师初级工职业资格认定实操考试现场。资料图
“实操考试对我们这些长期从事照护工作的人来说不算难,但它能提升长期照护师的社会地位,拓宽我们的晋升空间,也让我们能为照护对象提供更规范、更专业的服务。”长期照护师杜月梅如是说。在她看来,考证是对职业的认可,更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契机,能规范、专业地服务需求迫切的失能人员,很有价值。
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荆门已累计培训护理人员4.2万人。这些持证照护员成为失能群体的“贴心人”,无论是机构的全天守护还是居家的个性服务,都显著提升了失能人员生活质量,让家属更安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因长护险改善生活,专业机构与照护队伍持续壮大,家属得以“解放”精力,回归正常生活。
从“照护难”到“有保障”,从“经济重”到“负担轻”,荆门长护险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荆门市医保局局长黄艳萍表示,未来将以国家示范城市为契机,持续深化试点,让这张“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让政策温度温暖更多家庭,绘就更浓的幸福底色。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钱华云 周小丹 通讯员 姚攀 秦凤)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