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湖北首创“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 绿证交易量激增33倍

时间:2025-10-12 17:52 来源:长江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今年1至8月,湖北绿电交易电量突破19亿千瓦时,绿证交易量同比激增33倍。增长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发展趋势?来看报道。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的轧钢车间,这个传统的“用电大户”,如今的关键工序正逐步使用绿电作为动力来源。今年3月,钢铁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武钢绿电采购规模已接近10亿千瓦时,降碳超60万吨,这一举措帮助企业更好地迈过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门槛。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能源管理技术主任工程师 郭晶:欧盟碳边境税等政策对出口产品碳排放要求严苛,使用绿电生产可降低产品碳足迹,满足下游客户绿色供应链需求,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避免贸易壁垒。

“绿电”,指的是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而“绿证”则是它的“电子身份证”,1张绿证,意味着1000千瓦时绿电已上网或被消费。企业购买绿电、绿证,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在全球绿色贸易体系下,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刚需。

在随州广水市的宝林风光一体发电站,风机与光伏板正根据天气条件灵活发电,将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武钢等企业。

中电建湖北广水风光一体发电站运行值长 周鹏程:风光总装机容量为9.16万千瓦,相当于我们电厂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一个小时能发9万度左右的电量。

国网随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班班长 贾耀坤:我们正在打造千万千瓦级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使随州、襄阳两地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59.85%,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50%。

目前,湖北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占全省总装机的四成以上,“负荷中心+新能源富集区”的跨市州协同模式,正为绿电交易提供源头保障。除了市场拉动与供给保障,创新机制则是推动绿电发展的第三股关键力量。去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打通“电-碳-金融”三个市场协同路径,企业可用碳配额质押获得贷款,用来购买绿电,而所购买的绿电又可以反过来抵扣碳排放,从而形成一个“减碳-获利-再减碳”的良性循环。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 孙永平:创造了电碳金融这样非常好的政策红利,1-8月份交易繁荣,是政策红利加上企业的刚需加上金融的杠杆,三方协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已经在武汉、鄂州等14个市州设立了绿电绿证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从政策解读到绿证申领的一站式服务。如今,湖北绿电交易已实现按月开市、24小时全时段交易,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与服务体系,有力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雷少军 田思鹏 唐清辉 周科屹)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