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同构”破解产业痛点——黄石如何用“链长制”打造千亿铜谷?

时间:2025-10-11 18:41 来源:黄石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三千年前,当铜绿山的炉火燃起,黄石这座城市与铜的羁绊自此缔结。

从楚国先民手中的青铜兵器,到新中国“工业粮仓”的硬核担当;从千年矿冶技艺的薪火相传,到现代铜产业高地的崛起腾飞;从铜绿山古铜矿里灼烧的青铜炉火,到支撑新能源汽车、5G通讯的高端铜箔……

一根细细的铜线,撑起了地方经济的“脊梁”,织就了千亿规模的产业网。

“天有洪炉,地生五金,晖冶寒淬照云清。”3000年前,智慧的楚国先民们在铜绿山开采冶炼铜矿石,开创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这份“古老智慧”,用一根铜线,串联起这座城市的历史荣光与未来梦想。步入现代,这份“铜基因”被持续传承。

如果说青铜是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文明的“钥匙”,现代铜基新材料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材料,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应用场景多元,发展潜力巨大。

黄石没有理由不大力发展铜产业。从资源来说,黄石铜资源保有储量占全省60%以上,拥有铜矿区75处、富矿区41处,铜精矿产量占全省70%以上,基本代表了湖北省铜资源保障能力。

从底蕴来谈,拥有中国铜工业发展的先行者大冶有色的黄石,铜冶炼规模位于全国前列,随着阴极铜生产能力达到约100万吨,黄石已成为国内第三个铜冶炼规模达到100万吨/年的市州。

更别说叠加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黄石坐拥“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货从黄石出,轻松达全球。黄石还是湖北省唯一可以承接铜压延加工的城市,湖北省更是明确重点支持黄石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冶金产业基地。

近年来,黄石锚定“华中铜谷”目标,以“补链、强链、延链”为主线,政企协同推动铜产业从“传统冶炼”向“高端新材料”跨越,走出了一条兼具历史厚度与产业高度的全产业链跃迁之路。

华中铜业员工正在仔细检查铜板带产品质量

以大冶有色、弘盛铜业、华中铜业、航天电缆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接过“千年炉火”的接力棒,让这座城市的铜产业,从“历史”稳稳走向“现代”。

打造“华中铜谷”绝不是一蹴而就,黄石细心布局,久久为功。

在2021年编制的《黄石市铜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黄石发展铜产业主要不足之处时,“铜原料自我保障程度持续下降”“产业集群及链态效应不足”被着重提及。

于是,在研究打造“华中铜谷”路径时,这些“短板”被针对性补齐,黄石以市场为导向、政策为引领、企业为主体,构建起市、区、国企联动的铜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为产业链稳定运行与升级突破筑牢“屏障”。

黄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石出台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加大铜矿资源保障力度,提高废铜回收利用能力,推进铜谷链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产业链延链补链招商,推动成链成群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产业数智化绿色化发展。

空间布局上,黄石“精准落子”。铜矿采选以现有资源为核心,支持大冶有色“走出去”。铜冶炼聚焦下陆区、新港园区,辅以大冶博源环保的再生铜供应。铜加工在下陆区、开发区·铁山区布局“四条主链”,新港园区侧重高端铜基合金新材料。新港园区打造铜仓储、物流基地及期货交割库,打通“原料—生产—流通”全环节。

作为市级国企的“主力军”,黄石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简称“市国投集团”)搭建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产业链的“稳定器”与“助推器”。市国投集团以“用”为导向,构建全链保供销体系,为大冶有色冶炼厂、弘盛铜业、湖北诺德等企业提供原料保障。2024年9月底,弘盛铜业突发性停炉检修,市国投集团及时稳住了原材料的保供。

弘盛铜业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2024年,平台实现营收超百亿元,净利润却只有几千万元,“利润低,是因为我们更看重产业链的稳定,而非短期收益。”市国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解释。2024年黄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铜产业实现工业产值987亿元,铜产业链发展至千亿级规模。

下陆区精心打造“热带雨林”产业生态,建设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中化学大江、光大绿色等企业,形成“三废”处理、稀贵金属回收的绿色闭环,为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湖北新型绿色智能表面处理产业园

你的手机里有“黄石造”的几率有多大?三分之一。

全球每销售3台智能手机,就有1台的印刷电路板是“黄石造”。每100台新下线汽车,就有15台的印刷电路板来自黄石。

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转型的黄石铜产业,如同暴风般扩充增容,而千亿产业集群的落脚点在“三链”。

“补链”重在“补短板”。在上游原料端,黄石支持大冶有色“走出去”,做大“城市矿产”,通过下陆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鄂东南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分拣中心等项目,回收再生铜。阳新弘盛40万吨铜冶炼项目推进,夯实“冶炼环节”产能基础。在下游应用端,黄石布局电解铜箔、电子磷铜球等项目,建立铜保税库物流仓库,解决“下游需求旺、本地配套弱”问题。

“强链”旨在“提质量”。华中铜业成立华中地区首家铜加工研究院,拥有53项国家专利,成功开发出6微米超薄压延铜箔产品,刷新国内压延铜箔最薄纪录。华中铜业的“极耳材料”、大冶有色的“智慧矿山”在产业迭代中持续抢占市场鳌头,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

华中铜业

“延链”聚焦“拓空间”。黄石以“4+1”产业链体系为框架,推动铜产业从单一材料向多元应用延伸。电线电缆产业链向特高压领域拓展;电子通信产业链布局5G通讯领域用高精键合铜丝、高纯铜靶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延伸至汽车电子连接器、线束、锂电池……

正处于“链”上的湖北诺德用自身的发展诉说着黄石铜产业跃进的故事。从国产第一卷电解18微米镀锌电子箔,到现在3至500微米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电解铜箔产品,湖北诺德在全球率先研发,率先实现量产,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既可生产电解3微米超薄锂电箔产品,又能生产电解500微米超厚电子箔产品的企业。

诺德新材料生产线

今年9月,湖北诺德在创新之路上又有了新突破。目前,企业与大冶有色、台光等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黄石近200家规上铜加工企业也为其链式发展提供助力。

如今,黄石铜产业已从“传统优势”跃升为“未来产业”,“华中铜谷”创新动能澎湃奔涌。

晒成绩总是让人热血激昂,翻开近两年黄石各大铜企报表,一路跃升态势十分明显。晟祥铜业2023年铜杆产量达19.5万吨、营收115亿元,2024年增至22.7万吨、157亿元,连续两年营收增长超30%;湖北诺德从2024年4月投产以来,去年年产值达到17亿元,2025年1至8月份累计完成25.87亿元,同比增长129.6%。

友和铜业生产线

截至2024年,黄石铜产业已形成“从铜精矿开采—冶炼—加工—应用—回收”的全产业链生态。仅下陆区就有铜产业链企业39家,阴极铜年产能稳定在60万吨以上,稳居全国前五;高纯阴极铜纯度达99.999%,可直供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领域;下陆区铜冶炼及精深加工连续11年稳居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前列。

黄石铜产业持续辐射推动铜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耦合发展,铜产业“链态”基本形成。开发区·铁山区的百余家铜产业下游规上企业为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成为鄂东地区与武汉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集群。

据介绍,《黄石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将超细铜材、微米级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等纳入重点方向,以“传统材料高性能、多功能化”为突破口,开展铜基复合技术攻关。

“新发展阶段,打造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材料的创新与应用。铜基新材料市场规模大、应用范围广,是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石’。”黄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黄石将以铜基新材料“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为支点,继续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推动铜产业全面步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让“华中铜谷”成为全国铜基新材料产业的“标杆”。

晟祥铜业:高性能低氧铜杆、高导圆铜线

作为湖北省最大的高精度铜线杆专业生产厂家,晟祥铜业致力于服务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高性能低氧铜杆采用国际领先的连铸连轧工艺,氧含量被严格控制在200-300ppm,导电率≥100%IACS,显著提升材料稳定性和延展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线束等高端领域。

高导圆铜线通过使用优良原料与精密工艺控制,电阻率≤0.01700Ω·mm2/m,表面光洁且拉伸性能良好,可满足双零线、超柔导体等需求,综合性能优异。

弘盛铜业:A级阴极铜产品

A级阴极铜产品采用闪速熔炼工艺,铜纯度达99.9978%,导电性优异,延展性强,适用于高精度电子元件和电力设备制造,能量损耗低,加工稳定性强。

大冶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高纯度金银产品

大冶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专注于高纯度金银研发生产,高纯度金银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冶炼技术,黄金、白银纯度达5N级(99.999%),远超国家标准,是电子元器件、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的关键材料,性能稳定可靠。

大冶有色冶炼厂智慧运营中心

航天电缆:电缆产品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深耕线缆研发制造60余年,拥有41项专利及多项国际认证,电缆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电子加速器辐照技术,具备耐高温、阻燃、低损耗等特性,能满足极端环境下的严苛要求。

华中铜业:12μm黑化处理箔、6μm压延铜箔

12μm黑化处理箔采用先进黑化处理工艺,具有低损耗、耐高温、高导电性等优异性能,且抗剥离强度和耐腐蚀性突出,适用于高频线路、柔性线路板等高可靠性场景。

6μm压延铜箔凭借极薄厚度、高柔韧性和优异延展性,成为可穿戴设备、折叠屏手机等高端电子领域的关键材料。导电性能卓越,能满足航空航天、雷达系统等严苛要求。

淮远电子:新能源汽车专用铜铝极耳材料

新能源汽车专用铜铝极耳材料采用高导电率、耐高温专用材料,结合高精度剪切和零缺陷工艺,确保极耳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承受10年以上的振动和电流冲击,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主动脉”。

诺德新材料:3微米高抗拉锂电铜箔、高耐腐蚀铜箔

企业全球首创3微米极薄锂电铜箔量产 技术,厚度仅为A4纸的1/23,是全球最薄的锂电铜箔之一,该产品兼具高延伸率与抗拉强度。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可满足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3C电子领域对高能量密度、快充性能的严苛需求。

其另一款高耐腐蚀铜箔也颇具亮点,采用镀镍合金技术,在铜箔表面镀覆超薄镍层后,抗氧化能力提升10倍,腐蚀速率降低60%,同时保持优异导电性,其特殊微观结构使抗拉强度提升4.2kgf/m㎡,弯折寿命达79次,是高端锂电和6G组件的理想材料。(记者 刘莹/文 视觉新闻部/摄)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