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或致癌!十堰家长赶紧自查

时间:2025-05-24 13:22 来源:消费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近两年,一种装在透明袋子里的“捏捏”,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的热门选择。然而,近日一位解压“捏捏”玩具博主自曝患癌的消息,令公众对于“捏捏”玩具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这位名为“有只猫叫小朋友”的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透露自己罹患癌症,并宣布将暂时停止更新与“捏捏”玩具相关的视频内容。

image

据了解,其账号长期以展示捏捏玩具的揉捏过程为主,部分限量款产品曾被炒至上千元高价。

image

此举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该博主在文案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患癌原因,但在评论区,有不少网友怀疑其患癌原因与长时间接触“捏捏”有关。

“捏捏”最早起源于日本,外形多为食物、动物等可爱的造型,其手感和记忆海绵类似,捏时变形,放手后又会慢慢恢复原状。

据媒体此前报道,由于部分“捏捏”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模式,制作周期长、数量稀缺,因此一些热门版本的“捏捏”被炒到了数百乃至数千元的高价。而就在“捏捏”火爆的同时,网上也有消费者反映长时间把玩“捏捏”后会出现头晕、流眼泪等状况,“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的话题甚至还曾冲上微博热搜榜。

据悉,“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从化学角度来说,许多物质在混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物。

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解压玩具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可能会令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它不符合法规的物质。

而多家机构经过检测发现,“捏捏”玩具普遍存在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问题。

广州市消委会曾对37款解压玩具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些玩具存在增塑剂超标、挥发性有机物和二甲苯释放量过高、菌落总数过多、声响过大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于2024年8月对这些爆火的捏捏玩具进行了评测,抽检产品中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46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最高达50倍。部分产品使用起泡胶、水晶泥等材质,新开封时刺激性气味明显,长期接触可能引发胸闷、头晕等症状。

更需引起警惕的是,一些低价 “捏捏” 玩具往往采用工业级PVC、劣质硅胶或再生塑料制作,可能含有过量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盐)、甲醛、重金属(铅、镉等)。长期接触或被儿童啃咬后,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影响内分泌系统、肝脏功能,甚至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