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周五面对面》服务支点建设怎么干: 聚焦加快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时间:2025-05-16 19:45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名山,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使其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弦歌不辍的生命力。“湖北旅游、武当突破”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十堰的重大历史使命,也凸显了十堰及武当山在全省旅游产业布局中的独特地位。我市将如何持续擦亮武当山文化品牌呢?《周五面对面》“服务支点怎么干,聚焦五个加快建成目标定位”系列访谈,本期节目我们就围绕加快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主题来讨论交流。

参与本期节目的嘉宾分别是: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二级调研员刘建平、武当山特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费利民、武当山特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秦芸、武当山特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局长黄文军、武当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霞、武当山特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明林、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党总支书记汪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黄永昌。

主持人:2023年,省委省政府赋予十堰“湖北旅游武当突破”重大历史使命,武当山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近些年,武当山抢抓机遇,扛牢责任,做好文旅融合“大产业”,写好文旅发展“大文章”。

武当山:“五位一体” 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

今年4月,由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携手抖音共同主办的“2025抖游神韵武当”活动正式启动,总粉丝量超1亿的百余名抖音达人走进武当山,以独特视角展示和推介武当。

通过抖音知识创作者们的镜头,武当不再只是游客的打卡点,更将成为网友感知中华文明的精神地标,让武当山的文化底蕴扎根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要把现场的武当管好用好,再把网上的数字武当用好,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创造更多的价值。

近年来,我市持续叫响“祈福圣地·太极武当”旅游IP,不断扩大文旅朋友圈,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去年10月,第二届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领导嘉宾相聚武当,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太极会武当”的强大气场。

丹麦日月旅游公司总经理麦克:现场环境很不错,完美地展现了大自然、太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没有其它地方能做到像中国这么好,实在令人震撼。

过去一年,武当山特区举办活动近200场次,国际关注度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4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师利龙:按照“山上增辉添彩 山下腾笼换鸟”的思路,打造集大岳龙顶、太极祖庭、功夫之都、中医圣地、隐仙社群“五位一体”的“武当新圣地”,叫响“祈福圣地·太极武当”旅游IP ,奋力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

主持人:请武当山特区的刘主任,介绍什么是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平: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以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国际化旅游地域综合体,具备世界级资源、国际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全球影响力。其核心特征有三点:一是国际化标准;二是文化吸引力;三是综合服务能力。

主持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既是使命也是责任,那么在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武当山将从哪些方面来持续发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平:

第一是要在“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中找准定位,从大山、大水、大人文三个维度和国家大品牌、省域大旅游、全市大武当、特区大产业四个层面出发,放大武当效应,力争在西十高铁开通后,武当山的旅游人次能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能突破百亿级规模。

第二是要“擦亮武当品牌”,一是品牌整合,构建武当品牌大IP,建设太极文化圣地,打造“祈福圣地·太极武当”的形象品牌;二是政策整合,要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对武当山的支持政策,同时也要做好“引客入武”的政策;第三是营销整合,实现信息联网、景点联通、促销联营、开发联盟;第四是线路整合,主要是联合周边的神农架、宜昌、襄阳、南阳、安康,包括西十高铁开通后,重点聚焦在西安、武汉等地,把武当山打造成区域旅游的“千斤顶”和区域旅游的“风向标”。

第三是在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中破解难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国际游客占比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至15%。

第四是要在实现“武当山和十堰划等号”中有所作为,要坚持景城一体、山水一体、全域旅游的大格局,将武当IP植入大十堰的发展之中。

主持人: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武当山将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目标已经明确,近些年武当山特区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首先请武当山特区文旅局的费局长给介绍一下,在景区打造和服务升级方面都做哪些工作呢?

武当山特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费利民:坚持以旅游转型升级统领工作发展的全局,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文化赋能保护推动利用的大文章,始终坚持严格保护贯穿于旅游工作的始终,坚持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多措并举补齐短板,成立了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打造专业化的文物保护队伍,与故宫合作成立了文保公司,筹备组建专业化的本土工匠队伍,运用数字化手段建设武当山古建筑群综合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完善智慧安防系统,提升文物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是项目为王,促进多元产业大融合,推进文物景点的活化利用。与武当山文旅集团合作,推出玉虚宫、遇真宫、太子坡、南岩宫等“九宫八观”VR沉浸式体验空间,有效运营数字规划馆,实行了景区“一票制”,全面推行景区实名预约。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出景区一价全包链式服务,推动旅游市场“一屏统管、一网统览、一体联动”。

主持人:请武当山特区住建局的黄局长回答一下,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武当山特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局长黄文军:2023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先后完成了城市排水防涝、污水治理、新区夜游、城市立面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等提档升级,还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档升级,有效完善了城市功能,筑牢了旅游基础;强化日常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刷新武当山新老城区“颜值”,真正实现了“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的发展目标。

主持人:近些年武当山不仅仅是在旅游产业上大做文章,在康养产业上也有新的突破,接下来我请秦局长介绍一下,在培育康养加新业态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武当山特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秦芸:近年来,武当山特区围绕打造“世界级绿色康养硅谷”目标,大力推进“旅游+健康养生”战略。

一是高起点建设健康养生基地,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太和养生中心,被认定为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成立了武当山中医药大健康研究院,设立专家工作站,应用武当中医技术和草药方剂,开展常见慢性病、皮肤病等专病诊治工作。

二是高质量研发健康养生产品,发挥武当道家医药研究所优势,研发筋骨止疼贴、足浴包、精品黄精、榔梅养生茶、滋补类膏方等30余种养生产品,助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康养硅谷。

三是高标准推进非遗申报项目,由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牵头,组织专班先后3次赴全国政协、国家文旅部汇报工作,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协助,积极申报“武当山道家医药”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主持人:现在武当山无论是山上、山下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请武当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总谈谈,目前武当山景区从旅游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新变?

武当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霞:过去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今后将深入探索武当服务的立体模型,通过空间舞台化,服务剧情化实现向场景化消费、沉浸式旅游服务模式转变。近年来通过与万达酒店和度假村的合作,紧扣武当文脉,将道、武、养等武当文化元素融入酒店的装修和建设中,深入挖掘武当道家文化,当前已经将武当睡功、道茶夜话、武当养生功、抄经打坐、道家素食、道家康养等服务内容融入到公司旗下的酒店和客栈中,为入住的游客提供武当特色的旅游服务体验,尝试打造国际通用的道系生活方式。公司要紧紧抓住“湖北旅游武当突破”的历史机遇,不懈努力打造升级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游客呈现更加多元独特且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为加快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主持人:武当一梦应该说是近年来武当山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缩影,请武当山特区文旅集团的明经理介绍一下武当一梦项目目前的发展情况。

武当山特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明林:“武当一梦”项目的成功落地,是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丰富了武当山的旅游产品供给,更推动了武当山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更为武当山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对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武当一梦”是武当山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通过引入国际化演艺理念和高科技装备装置,打破传统旅游产品的单一模式,为游客带来了更加多元化、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其次“武当一梦”是武当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挖掘武当文化的精髓和传奇故事,将其与现代演艺形式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武当文化,更是向世界展示武当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平台。

主持人:接下来请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的汪书记,介绍一下医院是如何来推动武当山康养产业发展的?

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党总支书记 汪琼: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作为特区政府唯一一家公立医院,是一家园林式、智慧型、现代化,以康养为特色的综合医疗机构。依托太和医院优势资源,不断整合武当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以非遗项目“武当道家医药”为抓手,努力打造世界级道家养生基地。目前该院区已被认定为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湖北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十堰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十堰市康养旅游基地等。将来,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特区管委会的要求,充分利用武当品牌资源,不断丰富、优化具有本土特色的康养产品和项目,为擦亮武当品牌,实现“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贡献最大的力量。

主持人:随着武当山景区的发展,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也在进步,那么下一步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亟需解决?请武当山特区部门负责人解答。

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党总支书记汪琼:放眼全国,武当山特区康养产业发展与很多先进区域某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突破这些难题,更好地助力武当康养产业的发展,请问特区领导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措施呢?

武当山特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秦芸:下一步,将以道家养身、养性、养心、养颜为主题,依托“太和武当药局”,培育“康养+”新业态,推出药膳食疗、中药茶饮、草本香囊等特色产品,制定《武当道家养生技术标准》,依托武当道教医药研究所和太和医院,规范道医、非遗传承人的功法、技法、理论等系统培训,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进一步整顿规范武当健康养生市场。举办全国康养大会、首届“武当道家医疗文化节”“武当道医传承班”“武当养生大讲堂”,切实提高武当康养影响力。

武当山特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明林:文旅集团始终将文物保护作为开发运营的前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精准把握文物活化利用的边界,请文旅局提供一些政策指引?

武当山特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费利民:“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我国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武当山古建筑群也是武当文旅的核心吸引物。为了做好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篇文章,特区将聚焦推进《平安武当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着力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新水平,其中就包括“九宫八观”活化利用工程,特区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将立足本职工作,对开发利用工作做好业务指导。

主持人:产业增加了、服务升级了,听听部分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体会,以及武当山下一步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提升的?

十堰太和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聂磊:武当山应该在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建设、多语种导游培训服务和国际化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请问文旅局的负责人,在加强景区管理,打击无证导游、强制消费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武当山特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费利民:针对提出的如何加强行业管理,打击无证导游的问题,武当山特区一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监管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工作。

首先针对无证导游强制消费问题,一是强化了资质的审核与日常的监管,通过国家文旅部的监管平台,实行了一人一证的电子证的导游管理;同时对景区讲解员进行了信息化的监控,方便实时查询与动态的监管。二是开展常态化的联合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无证讲解、强迫消费等问题,深入开展线索核查,并及时查处打击违规行为,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三是畅通投诉的渠道,严厉打击强制购物、欺客宰客等乱象,净化旅游市场。

导游严敏:作为武当山本地的一名导游,我经常带团上山,为游客讲解武当文化和武当故事。但总觉得自己在讲述的时候不够深入,请问文旅局能否为导游人员定期培训?

武当山特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费利民:加强导游素质的提升培训是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今年开展了两次的培训,除了导游的培训,对司乘人员的培训,对全民老百姓进行培训,也将分季度进行,今年大概统计开展六次的培训。首先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鼓励辖区导游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级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导游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持续推进武当导游的劳务品牌建设,开展金牌导游工作室的建设。三是建章立制,持续优化武当山特区景区讲解员管理办法,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景区导游员、景区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的导游讲解的水平,切实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主持人:助力十堰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该如何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呢?接下来请黄院长提一些意见建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黄永昌:武当山要进一步提高站位,锚定建设成为世界级文化品牌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国际视野、文化引领、质量强旅和创新驱动,着力破解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武当山旅游发展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体制、服务、业态、发展四个方面。一是体制有待优化,自古以来有八百里武当的说法,但目前实际上武当山与周边的区域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大武当的理念还有待加强。二是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旅游的线路相对单一,支线的景点开发还不够,高峰期的疏导压力比较大。三是旅游的业态有待改善,游客的二次消费的比重有待提升。四是发展的支撑不足,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还需要去加强。

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大武当格局,坚持武当山与十堰市划等号,十堰市与武当山一体规划融合发展,打破行政的分割和市场的壁垒;第二个大的方面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树立世界级的形象,提高武当山的服务接待能力,加强文物的活态利用,加强产品的供给,提高服务的水平,加强旅游交通的建设;然后在严格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之下,适当地加强景区开发的力度,开发好五龙宫景区,打通西神道、南神道与东神道,再现历史全盛时期四面八方共朝大顶的繁荣景象;加强武当山与周边景区的协同联动,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文旅项目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文化保护自然景区的承载力,实现我们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的统一。

主持人:请刘主任结合干部能力作风建设,谈一谈下一步武当山特区该如何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全力服务十堰加快建成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平:如何加快建成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对武当山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针对品牌与产品关联度不够、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全域旅游要素整合营销有待提升、区域价值的引领和拉动不够等短板和不足问题,必须坚决扛起“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这个使命责任,坚持以旅游转型升级统领工作全局。下一步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第一个就是规划引领,规划引领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交通体系的规划,还有包括大武当、泛武当、环武当的旅游规划。第二品牌打造,将围绕武当山的四大品牌,武当武术、武当太极、武当建筑、武当养生来打造节庆赛事品牌,像世界太极大会,非常具有影响力。还有国际武术、武当武术的这一些赛事活动,还有全球文化交流活动。另外要塑造景区的形象品牌,全面叫响“祈福圣地,太极武当”宣传品牌。第三是文化赋能,要加快文物的活化利用,创新非遗转化,形成一宫一观一品。第四要素的提升,坚持“空间共生——场景焕新——城景共融——业态进级”四位一体战略,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做活新型消费场景。第五产业融合,通过稳定观光游、巩固祈福游、拓展养生游、谋划生态游、推进研学游、发展国际游,从而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的转变。接下来武当山特区也将聚焦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的目标,坚决贯彻落实全市持续提升能力作风建设的要求,对标对表,主动进取,开拓创新,将用深圳的精神、武当的功夫,打造一个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

主持人:“湖北旅游、武当突破”既是使命,也是机遇,武西高铁2026年开通在即,全省武当山——三峡——神农架等精品旅游线路正逐步打造,我市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相信通过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打造,一定能够进一步擦亮武当文化品牌,为武当山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李肖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