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杨爱华 通讯员 黄艾文)5月12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防震减灾日”。为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培养广大师生在突发性灾害来临时,掌握有关防震、逃生知识技能,使全校师生能快速有序的逃生。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十堰市东风44小学于5月6日到12日,组织了全校师生开展“防震救灾 教育先行”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技能演练、互动实践等形式,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安全之路 携手同行
5月9日上午十点,第一声警报骤然响起,演练正式拉开帷幕。教学楼内瞬间进入 "实战" 状态。各班级教师迅速反应,以专业且沉稳的指挥引导学生执行避险动作。学生们训练有素地躲在课桌下方,抱头蜷缩于墙角,将身体尽量缩小,用课本护住要害部位,每一个动作都严格遵循地震避险规范,展现出扎实的应急防护知识储备。
当第二次疏散警报划破长空,学生们立即起身,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既定逃生路线有序撤离。他们保持低姿前行,双手护头,口鼻用袖口或口罩遮掩,以班级为单位快速向操场疏散。队伍行进中始终保持间隔距离,虽脚步急促却井然有序,整个撤离过程仅用时1分50秒,充分体现了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显著成效。
演练结束后,该校校长刘涛对活动进行总结。她以 "躲、逃、等" 三字口诀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讲解防震减灾要领:"躲" 即寻找坚固掩体有效避险,"逃" 需遵循路线有序撤离,“等”指到达安全区域后静候救援。同时,现场指导全体师生反复练习规范逃生动作——弯腰降低重心、双手护头防护、掩住口鼻防呛,让安全技能真正入脑入心。
防震减灾 教育先行
5月9日下午,各班以地震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利用主题班队会,通过图文讲解、视频案例向学生普及地震成因、预警信号、震级与烈度等科学知识。重点强调“黄金12秒”逃生法则,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分析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引导学生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安全意识。班主任要求学生,面对突发地震灾害时,要迅速采取“伏地、遮挡、抓牢”三步法,躲至课桌下方或三角区域,保护头部及要害部位,要充分掌握逃生的本领。
树立意识 提升技能
为切实提升同学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各班级围绕防灾减灾主题设计黑板报内容,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充分利用黑板这块宣传阵地,通过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向同学们宣传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性,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升师生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安全呼吁 守护校园
5月12日早上八点,二一班班主任及全班学生在国旗下发言以《加强防灾减灾,增强防范能力》为主题,向全校师生介绍“防灾减灾日”的来历,强调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的必要性,普及自护自救方法;还呼吁全校师生:防震减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通过这次“防震减灾,安全‘童’行”主题活动,队员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安全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安全意识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们将会带着这份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安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辑: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