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谷文静 通讯员 魏淼)深耕语文要素沃土,探索习作教学新路径。4月28日,张湾区实验小学教联体举办"落实语文要素"专题习作赛课活动,五节精品课例集中呈现习作教学创新实践,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推动习作教学创新发展。
多维支架:让习作思维可见可循
张湾区实验小学老师曹雯,以《宇宙的另一边》《尾巴上有一只猫》为范例,通过“思维导图+对比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提炼“时空颠倒”“逆向思维”等写作密钥。红卫学校老师冯莹莹,匠心设计的“美景写作三阶支架”——从定点表达到景物聚焦,再到情感升华。将《游______》的写作难点,转化为可视化阶梯。东风24小学老师单晓颖构建“奇思妙想三部曲”:创意命题→方法解码→想象实践,在任务群驱动中完成《奇妙的想象》思维训练。
技术赋能:构建智慧习作新样态
教学创新亮点频现,张湾区实验小学老师魏淼,运用AI视频生成技术,将学生文字描绘的景物实时转化为动态画面,构建“文字-影像”互文评价体系。贡丹丹自创“微课导写”模式,通过原创游记视频与下水文示范,带领学生经历“情境体验-范文解构-个性创作”的完整写作过程。这些智慧教学实践,让习作课堂焕发科技魅力。
专业引领:教学研共同体再升级
赛课研讨环节,教联体评委团队以"三维度观察量表"为依托,从核心素养落地、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等维度展开深度教研。张湾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邱玲在颁奖典礼中强调:“王斗莲名师工作室如灯塔般指引方向,我们要以'追光者'的姿态,在教联体这片沃土上共生共长。”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斗莲总结指出:“真正的习作教学应超越技法传授,着力培养高阶思维。教师要善于搭建'具象-抽象-迁移'的思维桥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核心素养。”
本次教联体活动,通过“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技术融合”的创新模式,实现校际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活动吸引教联体三校45名教师深度参与,形成5个典型教学案例,为区域习作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当教育智慧与创新思维碰撞,习作教学正如春日繁花,在教联体的沃土上绽放出蓬勃的教育生命力。
编辑:柯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