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探索“低空+生态”助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

时间:2025-04-22 21:0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汤海涛 通讯员 李华栋 李镇海今年以来,十堰积极探索“低空+生态”智治模式,将无人机拓展至疫木吊运、监测预警、生态修复全链条,实现疫木“安全下山”、疫情“精准防控”、生态“立体修复”,提升库区生态承载力,保障水质安全。截至目前,全市采用无人机运输疫木2.2万余株(约2400吨),节省运输成本144万元。

“空中通道”高效运输疫木。十堰市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生态敏感性及山区疫木防治“地形复杂、运输难、焚烧污染风险高”等痛点,借助无人机单次飞行时间短、快速转运缩短作业周期等优势,在张湾区、郧西县、竹山县建立无人机吊运疫木试点,确保疫木下山安全高效。目前,全市以大疆T60、T70、T100等型号无人机为主,从吊装、起运、落地全程耗时4-5分钟,可运送60公斤(左右)的松木段,单次续航可搬运2-3次,节省运输成本60元/吨,工作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且能有效避免疫木树皮脱落,运输损耗率从15%降至3%以下。

“天空之眼”精准监测疫情。十堰市以低空经济为引擎,协同推进疫情监测、药物防治等措施,提升智慧化防范能力。使用无人机开展秋季普查,将拍摄的松林高清照片进行处理,提取变色松木分布位置信息,精确定位每一棵枯死松树,建立“发现-定位-处置”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病枯死松树“即死即清”,形成“全面防、全面清、全域清”的工作格局。

“飞播造林”降低修复成本。十堰市加强丹江口水库库周退化植被近自然精准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研究,借助无人机在陡峭山体进行飞播造林,对植被受损、林相残破、有林隙林窗的林分,补植刺槐、木荷等乡土阔叶树种,优化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打造健康森林。据悉,十堰市在采用无人机进行飞播造林,仅1天时间就可完成350亩陡峭山林造林任务,相当于20余人4天的工作量,林分修复成本降低50%以上。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