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2024年11月25日,十堰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正式启动。全媒体记者采访队以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主线,用时20天回访10年前的10位采访对象,同时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用镜头和笔触,全景式报道中线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讴歌南水北调中线伟大工程。
10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清澈的丹江口水库的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让我们跟随汩汩北上的一库清水,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解码大国重器!
第七站探访:保定西黑山枢纽。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周贤林 赵翰祥 吴刚)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西黑山枢纽,一路奔涌北上的千里“南来之水”至此分流。2024年12月9日,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来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黑山管理处采访,实地探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节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西黑山段 (2024年12月9日航拍) 。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西黑山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天津分水的“咽喉”要塞,是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在这里,千里北上的清清汉水,通过两道闸门“分道扬镳”。
自此,汉江水一分为二!一路通过节制闸沿明渠继续北上进京,一路则通过进水闸“钻”入长155公里的地下箱涵“奔向”天津。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西黑山管理处调度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曹瑞森告诉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西黑山进口闸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起点,也是天津干线上唯一可调节输水量的闸门。
记者了解到,西黑山枢纽输水建筑物除节制闸和进口闸外,还包括排冰闸、水质自动监测站、分水口、左(右)岸排水建筑物、渠渠交叉建筑物、跨渠桥梁、交通涵洞等设施。
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的西黑山枢纽,一路奔涌北上的千里“南来之水”至此分流(2024年12月9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据介绍,西黑山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南水北调干渠自南向北第8个站点,通过全套标准的仪器设备实时监测西黑山断面12项水质信息,能够同时掌握北京、天津、雄安新区水质信息动态,保障水质安全,研判水质变化趋势,为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西黑山枢纽承担着向京津分配优质水资源的重要任务,并通过不断完善的设施和技术手段,确保输水安全、稳定、高效。
时值冬日,北风呼啸。从2024年12月1日起,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启动2024至2025年度冰期输水工作,预计到2025年2月底冰期输水结束。那么,如何全面做好冰期输水运行各项工作?怎样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
在西黑山管理处,曹瑞森告诉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随着冬季冰冻期的临近,管理层已编制2024-2025年度冰期输水工作方案,对拦、扰、排、融、捞等冰期输水设施和保温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和性能测试,主要包括7道拦冰索、3座扰冰设备、一座排冰闸、3套门槽融冰设备和2台清污机,确保冬季安全输水。
十堰广播电视台“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采访车,正行进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西黑山段 (2024年12月9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在现场看到,群山环绕,飞鸟翱翔。西黑山枢纽的节制闸、进口闸、排冰闸像一队恪尽职守的士兵,庄严而默默地守护着三叉渠口要地。工作人员有的在调试检测融冰设备,有的在调试检测气动扰冰设备,还有的在查看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信息……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千里江水至此做分赴京津的最后冲刺,终化作千家万户水龙头里的汩汩清流。”曹瑞森说,南水北调中线西山枢纽工程位于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西山村的西北,汉江水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路向北,一路则向东。一路向北为首都北京供水,一路是向东通过西山的进口角,向天津市供水。同时,沿途还包括雄安新区。“可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要塞,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其作用十分重要。后来,西黑山枢纽更是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
西黑山枢纽因紧邻西黑山村而得名,周边几座石山包围者总干渠。这里山风硬、气温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西黑山段 (2024年12月9日航拍) 。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10年来,3600多个日夜,输水分秒不停。西黑山管理处20多名员工,10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中线工程的“咽喉”,为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曹瑞森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2015年,西黑山管理处组建,作为技术骨干的曹瑞森主动申请由位于保定市区的保定管理处调入位于徐水西部山区的西黑山管理处,负责运行调度工作。
调度安全关乎着首都和天津两座特大城市的饮水安全,他深知责任重大!2016年的一天,因35千伏供电系统检修,西黑山管理处切换为柴油发电机供电。此时,总调中心下令调整闸门开度,却发现闸门纹丝不动,他和维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排查。
大家查来查去发现机械部分正常,“既然机械故障已排除,那么有可能是线路故障。”曹瑞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按照他的思路,最终排查出是电机反转。问题得已解决,但他仍未停止查找问题根源。他和同事们一起查阅设备运维记录和仔细分析,最终发现备用电源与主电源相序不一致,通过及时调整备用电源接线相序清除了隐患。
西黑山枢纽承担着北京、天津以及雄安新区供水的艰巨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为了保证安全足额、优质的供水,西黑山管理处主要以保证节制闸和进口闸的安全,守好汛期和冰期,建立了以运行调度为龙头,以信息机电为保障、以工程管理为基础、以水质安全为核心、以应急保障为关键的运营管理体系,以保证安全平稳供水。
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西黑山管理处,十堰广播电视台“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采访团与管理处高级工程师曹瑞森(中)合影留念。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在西黑山管理处采访时发现,这里每天有不间断的专职水质巡查员进行巡查;输水渠边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每隔6小时对水质进行自动监测,涉及12项指标,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在全线实时共享,以保障全线水质安全。
中线工程通水10年来,经过西黑山枢纽的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的清清汉水,始终保持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沿线人民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
悠悠“南水”,千里北上。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一库好水,滋润着北方大地,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西黑山下,分水“咽喉”;自流北京,“入地”进津。
统计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10年来,通过西黑山枢纽向北京、天津累计供水均超过100亿立方米。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