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开展石漠化治理 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24-05-04 09:57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湖北省的十堰市,这里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更是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十堰市秉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项荣誉。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十堰市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增强抗旱能力、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石漠化,常被称为“地球之癌”,是中国乃至全球绿化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在十堰市丹江口市的北部地区,土壤中的石粒含量高达60%,形成了典型的石漠化环境,这片区域是全市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甚至被专家断言为不适宜造林的“不毛之地”。

然而,在国家的植树造林号召下,从1994年起,十堰市林业局造林工程服务队和石鼓林业站的造林者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执着于将荒漠变绿洲。黄丹就是石鼓护林队中的一员,他所在的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之称。

“我们坚信,没有我们治理不好的山头。”他说,“我们怀揣‘誓叫荒漠变青山’的斗志,30年来以愚公精神,一年接着一年种,一代接着一代干。”经过三十年的坚持不懈,护林队在这片“不毛之地”种下了180多万株侧柏、大叶女贞、柑橘等树木。如今,这片曾被认为不毛的土地,植被覆盖率达70%,成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并实现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同样,在郧阳区杨溪铺镇的大尖山,曾是一片荒凉的砂石山。面对这一严峻的石漠化挑战,当地居民在政府的带领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对大尖山进行绿化治理。郧阳区林长制办公室主任马千里说:“通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已在这1000公顷的荒山上种植了超过800万株适应贫瘠的植物,使大尖山焕发新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通过持续开展的全域生态修复,拱卫了水源区生态安全,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做出重要贡献。截止2023年十堰市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26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27.3万公顷、植树造林21.4万公顷、退耕还林9.2万公顷、修复裸露山体0.37万公顷,治理库岸长度14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1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全省第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全省第二。十堰市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土地整治项目。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深化河湖“清四乱”工作,加强河道生态流量管控,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通过一系列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措施,十堰市不仅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为全球水资源保护贡献了宝贵经验。通过恢复植被、建设水保工程和推广节水技术,有效地提升了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和抗旱能力,显著减少了荒漠化趋势。这些措施的实施,得益于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和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的良好生态治理模式。

十堰市在提升土地抗旱能力和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努力,直接支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高质量运行,确保了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截止目前,已累计向北方50多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超100亿立方米,华北地区一大批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白洋淀淀区面积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安家落户。曾经是风沙源的滹沱河两岸,现在已成为石家庄市的后花园。调水以来,已累计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大宁调蓄水库、十三陵水库、亦庄调节池存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其中,密云水库蓄水量快速恢复并稳定在30亿立方米左右,加强了北京地区水资源的储备。2023年,永定河、潮白河等补水5.3亿立方米,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已连续8年回升,截至2023年底累计回升10.64米,增加储量54.5亿立方米。河北省浅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较2018年同期分别回升3.01米和7.55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助力了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保障了京津冀豫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南水北调力量。十堰市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再次证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不仅能够解决本地的环境问题,还能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十堰市将继续深化土地保护、增强抗旱能力和防止荒漠化的工作,加强创新与研发,深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十堰建设美丽中国的宣传和推广,与国内外友人一起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贡献更大的力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