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郧西沙沟村垃圾分类经验之二:推行“两类四分” 垃圾变废为宝

时间:2023-02-15 20:06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者按: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因地制宜,主动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沙沟样板”。2月14日起,十堰广播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解析沙沟村垃圾分类的经验。今天播出《推行“两类四分” 垃圾变废为宝》。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狄永利 马凯俊 叶旭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要让垃圾变废为宝,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在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垃圾分类的“两类四分”,村民逐步由“要我垃圾分类”向“我要垃圾分类”转变。

30

蒙蒙薄雾中,垃圾清运员郑必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听见熟悉的音乐,村民们陆续提着垃圾桶等在了家门口。

701

每家每户收来的垃圾,根据不同种类,分别放置到垃圾车上的四个桶内。“这个黑桶是装可回收的垃圾,绿桶是放可腐烂的垃圾,红桶是放有害垃圾,现在有害垃圾少了,红桶和黄桶现在都放其它垃圾。”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垃圾清运员郑必盛说。

“垃圾分类  沙沟样板”系列报道之二[00-01-36--00-01-43]

刚刚过完元宵节,考虑到不少家里招待客人,产生的垃圾可能比平时多一些,郑必盛今天特意多跑了一圈。遇到分类不规范的,就现场示范纠正。

破解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源头分类是最难的环节。推行垃圾分类之初,沙沟村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两类四分法”,撤销全村公共垃圾桶,为每家每户配置两个垃圾桶,大家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对自家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由垃圾清运员上门收集,“能埋的”“能卖的”“能烧的”“有害的”四种形态细分。“能埋的”为可腐烂垃圾,占村民家庭生活垃圾总量的60%以上,这些垃圾会被统一清运到堆肥房发酵还田;“能卖的”为可回收垃圾,通过回收变废为宝;“能烧的”为其它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焚烧处理;“有害的”为废弃电池、荧光灯等,需要送往专业机构处理。办法简单易懂,村民们一目了然。

601

记者在沙沟村走了一圈发现,通过“两类四分”法,沙沟村所有的垃圾都得到了合理地安置,整体的村庄面貌十分的干净整洁,每家每户的门庭院落里看不到一片垃圾。

“垃圾分类  沙沟样板”系列报道之二[00-04-09--00-04-16]

村民陈大姐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自从垃圾分类开展以来,村子里环境好了,上门的客人也多了。她说,农家乐的顾客对沙沟村的环境非常满意,走的时候都向她要名片和电话。

“垃圾分类  沙沟样板”系列报道之二[00-04-42--00-04-48]

习惯养成,成效明显。3年时间里,“两类四分法”不仅促成了垃圾分类落地见效,还实现了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毒化:全村垃圾源头减量5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率90%以上,年堆肥20万吨左右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提质、增效。

“垃圾分类  沙沟样板”系列报道之二[00-05-03--00-05-09]

记者手记: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复杂做”,这是记者对沙沟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切身感受。垃圾分类,对大多数人来说,复杂又麻烦,那就简单做,“两类四分”,通俗易懂,简单便捷。可要想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还得有章法,垃圾桶、堆肥房、回收站配套到位,垃圾收取员精挑细选,环境卫生评比标准科学合理,正是这些复杂而又细致工作做好了,垃圾才能分得清、收得齐、处理得好。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反映的却是当地干群善于创新争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