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确立了“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对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要在做优产业上迈出新步伐。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一主”产业,突破性发展文旅康养、新型电池、绿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健康等“四优”产业,培育壮大循环经济、卫浴、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供应链物流等多点支撑产业,打造有特色、高能级的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指明了十堰产业发展方向,明晰了发展路径。本台推出系列专访《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奋力实现工作“开门红”》,专访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负责人,谈思路、谋举措,聚焦各地各部门如何把握大势、巩固胜势、再创优势,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势见效。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专访市科技局局长刘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陈林 通讯员 夏敏)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如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前提就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十堰市科技局局长刘军介绍,我市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产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氢能重型商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集成”项目获2021年度省级科技重大项目立项支持、“电动载货车多材料底盘结构轻量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成功获得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立项。
龙头企业在前引领,研发型科创中小企业也在奋勇迈进,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梯级层次,源源不断地为我市产业注入创新活水。
刘军介绍,我市全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675家,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科技创新平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
国家火炬汽车智能装备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全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远景动力先进电池创新实验室等四大平台基地,通过平台聚合资源,推动发展。
刘军表示,将围绕“四优”产业和“多支撑”产业龙头企业布局建设科技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强化企业科研组织的主体地位,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瓶颈问题凝练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转化链条,实现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有了科技之花,还要让它们结出产业之果。市科技部门通过打通人才、资金、平台之间的壁垒,把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刘军表示,将推动“产学研金用”一体化,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人才优势;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会、高层论坛,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精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优环境,才能让科创生态越来越好,当前,我市正加快补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短板,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刘军表示,市科技局将强化创新研发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确保“一主四优多支撑”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个研究中心支撑、一笔科创经费保障,为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筑牢科技支撑。
编辑:李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