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出土,揭秘发掘过程

时间:2022-12-27 17:5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03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国美 金勤)今年5月18日,“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作为“考古中国”重大成果予以发布,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经过几个月的细致发掘,“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已达到提取状态。12月3日,这一珍贵的古人类化石被顺利提取出土

“郧县人”3号 百万年前人类化石提取出土

12月3日上午9点,“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工作在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考古方舱”发掘现场正式开始。此时“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还半掩在距离地表仅有0.62米的原生文化层中,考古队员精心扩方,逐步将“郧县人”3号化石从坚硬的原生土层中剥离出来,放入特制的文物保险箱妥善存放。

 在经过后期必要的修复后,这具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将被运送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利用高精度CT技术开展断层扫描、数据提取、形态重建等后续研究工作。

“郧县人”3号  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头骨

02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第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1989年、1990年,这里曾发掘出土两具80至1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别命名为“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化石。这一发现举世轰动,证明了亚洲甚至中国也是人类的发祥地。此次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与前两具头骨化石的出土地距离仅35米。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认为,相对第一号和第二号头骨来说,“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更加完整,它可以提供准确、原生的解剖学形状,对于当时人类的体质特点、演化发育的情况都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

20221226150157659

01

学堂梁子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共揭露出4个自然层,出土包括“郧县人”3号头骨在内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古动物化石等各类遗物200多件。这些散落的古动物化石涉及多个物种,且以食草类动物居多,一些区域还出现了集中堆叠的现象。

高星介绍,秦岭汉水区域构成了人类起源演化的廊道,在这个区域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汉江沿岸有130多处不同时段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可以看出从200多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秦岭汉水区域都有人类生存。

20221226150157745

专家介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它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对研究东亚古人类发展、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详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也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精细化装备 让考古发掘犹如“外科手术”

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正好处于直立人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节点上,研究价值极大。因此对“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发掘,考古专家格外仔细慎重。内窥镜、风刻笔等精细化装备成了本次发掘的标配,整个发掘就像一场持续了半年的“外科手术”。

20221226150157387

专家介绍,为了不对化石和周边遗存造成破坏,发掘过程中,考古队为“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定制了硅橡胶外套进行保护,并使用了内窥镜、风刻笔等精细化考古装备,让整个提取工作如手术般精准,经长时间精耕细作,逐步将化石从坚硬的原生土层中剥离。

出土后,再经过必要的修复,去除多余的围岩、胶结物以及动物骨骼碎块,“郧县人”3号头骨将被运送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利用高精度CT技术开展断层扫描、数据提取与形态重建等研究工作。另外,考古队还将对“郧县人”3号头骨的形态、年龄、性别与埋藏情况做精细研究,同时对伴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展开系统观测,借此综合分析“郧县人”的体质特征、演化地位、生存方式等,破译远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谜团。

数字化科技助力 高精度复原遗址全貌

除了对“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展开精细发掘,考古队还在现场搭建起一千多平米的考古方舱,就地开展实验室考古,并且以2厘米为一个操作单元实施精细发掘。而高精度3D影像还原,还实现发掘过程和遗址全貌的数字重建。

1672102068I0YZ1ZZK

据介绍,“郧县人”3号头骨和相关样品的提取及数字化建模,是本次工作的重中之重。历时半年,考古人员对重点发掘区域、发掘层面,进行了20多次高精度的三维重建,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海量的发掘图片、影视与数据资料,实现整个发掘过程数字化复原。

1669049665J1KPY322

为了揭开更多的远古谜团,本次考古还组建了多学科发掘研究团队,围绕人类化石和其他遗存,系统采集了1400多份土壤等沉积样品,用于年代、环境、埋藏和残留物的科学分析。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