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 | 茅箭区司法局“疫”路逆行二三事

时间:2022-08-19 20:2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 (通讯员 江天宇) 今天是2022年8月19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十堰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过去的9天经历了太多,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述这9天里我身边同事们的战“疫”故事。

他是茅箭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疫情以来,他时刻战斗在一线,每天早上5点多就已经到达工作岗位,直到凌晨安排好所有事情才就近休息,以防突发情况。抗疫九天,他和妻子都战斗在抗疫一线,十几岁的孩子一人留在家中,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有在偶尔休息的空隙,看到他与孩子视频的时候眼中流露出的心疼,嘴上却说着这孩子真不错,一个人在家也不需要操心。我想,舍小家,为大家,披星戴月,这是他对工作的敬畏,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1_副本1

她是茅箭区彭家沟社区献珍路卡口的带班领导,不管是烈日,还是凌晨,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值守卡口时,严防死守,确保每一次人员车辆进出都做到“一扫两核一测”,面对社区老人反复询问时,她不急不躁,耐心解答。 

2

她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大家长”,疫情期间,她既要承担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下沉工作,还要保障33名下沉干部的衣食住行,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与社区沟通,做好卡口和核酸点位的安排等等。因为她的细心安排,换来了全局同事们的安心抗疫,有些工作别人看不到,但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3

他是一名35年党龄的老党员,明年4月即将退休,然而疫情来临时,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主动挺身而出,带病坚持下沉社区,连续奋战10天,每天总是提前上岗,把休息的时间让给其他同志。他胸前的党徽闪着光,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

4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太和医院的医生。两人在不同的岗位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战,独留两个孩子在家。她在工作中接到孩子电话听到最多的就是“妈妈妹妹不听话”“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洗澡啊”,她要值守卡口,她要协助医生做好核酸检测,她要起到带头作用,可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凌晨回家要为孩子做好第二天的饭,还要强撑着疲惫告诉孩子:妈妈不累!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5

她家中有90岁的老母亲,疫情爆发突然,她的丈夫被隔离在了工作单位,她每天在卡口、核酸点和家里三点一线的奔忙,每天忙到凌晨赶回家中顾不得擦一把汗便要为母亲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十天来,她的腿肿了,脚磨破了,却没有半句怨言,只在被群众误解时背过身擦干眼泪又站在了年轻干部的前面。以身作则,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6

她们是茅箭区司法局的“姐妹花”,白天值守卡口,晚上穿着防护服帮忙扫码登记核酸检测,每天工作到深夜她们从不喊累 “扫试剂码-扫健康码-发放棉签”熟悉的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次,“你是这一管第一个,顺序一定不能乱噢”重复的话语她们喊到喉咙沙哑,每次问她们需不需要换一下休息一下,给的答复总是:“没事,我还行”。单位这样的姐姐妹妹还有很多,白衣为甲,谁说女子不如男!

7_副本

他今年只有24岁,是茅箭区司法局新入职的一名年轻干部,8月13日正好是他入职满一年的日子。这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结束一天的值守,匆匆扒下几口盒饭便到华夏公馆核酸采样点协助。“这个志愿者晕倒了”人群中传来惊呼,他匆忙喝下防暑药物,只在台阶短暂坐了10分钟便又回到工作岗位。他是初出象牙塔的少年,是父母眼里的小孩,但这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担当的模样。

8

茅箭区司法局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和事,全局33人全部下沉在抗疫一线。也许他们只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个,也许他们所做的微不足道,但他们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平凡人物的战疫故事,为这个城市的烟火气奉献自己的微光。

编辑:郭梅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