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黄姗姗)吃粽子是端午佳节的传统习俗,琳琅满目美味可口的粽子往往让很多市民“爱不释口”,而医生提醒:吃粽子要适量,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不宜多吃。
端午佳节,各式各样的粽子提前热销,让很多市民一饱口福。记者走访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了解到,近段时候,因为吃太多粽子或者不合理饮食引起肠胃、消化等问题前来就医的市民明显增多。
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施伟表示,每年端午节前后,消化科的门诊量基本上会增加20%左右。好多病人都是因吃粽子后引起上腹不适前来就诊。粽子是糯米制成的,它的粘性较高,属于不易消化类食物。很多人吃后容易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甚至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吃粽子为何会引发疾病?医生解释,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黏度高、油性大、缺乏纤维素,不容易消化。吃多后会增加体内的湿气和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和小孩,应尽量少食用。有胃病的患者也不应多吃。
医师施伟提醒,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或者肠道做过手术的病人也要非常注意,吃粽子的时候要适量。因为这类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吃进去后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诱发或者加重以前的胃肠道疾病。
医生同时提醒,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食用含有较多脂肪的肉粽及猪油豆沙粽,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而不宜食用。此外,健康合理吃粽子要讲求时间,绝对不能当正餐来吃,空腹时也最好不要吃,避免加重胃的负担,引发不适。
另外,端午节天气比较炎热,粽子营养丰富,含水较高,容易酸败,保存和食用时也需要注意。
医师刘祖明表示,如果是自制的粽子,放到冰箱里面不要超过三天;如果是真空包装的粽子,要注意保质期。肉粽子或蛋黄粽子类,一定要煮透。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