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淅高速连出妙招护一库清水—— “兜住”污水,还有“环保进账”

时间:2021-05-27 10:40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5月25日,位于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烟波浩渺中,正在加快建设的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蜿蜒前行。

十淅高速,离丹江水库大坝仅20多公里,是我省在建、唯一一条穿越丹江口水库核心区的高速公路。

头顶“高压线”,如何小心翼翼施工?

“现在更加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负责建设的湖北交投十淅公司董事长阳晏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通过将环保理念融入施工建设,尝到生态保护的甜头,不仅没让一滴污水流进丹江库区,还通过洞渣、废水利用,让“环保账户”天天有进账。

挖隧里的石渣成了“宝贝”

2019年9月,全长41公里、投资67亿元的十淅高速湖北段动工,沿途将修建隧道、桥梁个5座。面对这个全线穿越丹江库区的工程,湖北交投十淅公司环水保负责人刘富成心里打鼓,众多施工单位面对环保“高压线”也有点不知所措。

隧道施工,每天挖出大量洞渣。刚开始,项目部按照习惯开挖弃渣场填埋洞渣。此间,一施工单位的弃渣场复绿不及时,被刘富成发现后罚款8万元。

“不给洞渣找出路,只知道罚款!”这家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愤然退出微信群。

“退群”触动了刘富成。

怎样让废弃的洞渣产生效益?刘富成召集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开“诸葛亮会”,找到变废为宝的办法。

说干就干。他们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洞渣,加工成机制砂,用于基层骨料、混凝土拌和、砂浆砌筑等。质量稍差的洞渣,则二次破碎后用于填筑路基及服务区、停车区。弃渣中的石块,则用作路基边坡骨架防护、弃渣场挡墙等。

目前,十淅高速已有40万立方米洞渣被综合利用,既不占地填埋,也节省大量材料资金,还产生可观效益。

外聘“参谋”出高招

在中交二航局项目的混凝土拌合站,拌和过程全封闭,工人用水管冲洗着场地。废水沿着下水管道流进一个大沉淀池,然后连接五个池子,一级级的沉淀后流到一个大池子,只见池子里的水,由浑浊变得清亮。这些水,又被抽上来拌和混凝土、清洗场地。

“这样的拌合站有3个,每天要循环利用数十吨废水,都是他的功劳。”中交二航局项目书记张国庆笑指旁边一个年轻人。此时,一位瘦高的小伙子正蹲在池边,测量水质。

原来,十淅高速在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引进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小伙子叫丁力,是第三方机构——湖北交投智能检测公司旗下协诚环保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工地转悠,为各施工单位提供权威环保监测数据。

以前,这个拌合站的沉淀池总是悬浮物指标超标两倍多。丁力经过测算,建议在沉淀池中添加絮凝剂,一试果然达到排放标准。

引进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每月为各施工单位提供26项水质、土壤、空气、噪音等数据,使得十淅高速环保管理更加科学、精准。

倒逼出一批新技术

一库江水清澈映衬下,库边两座主塔正以每天一米的速度“长高”。

一跨过江的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不仅是十淅高速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跨径最大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3个篮球场大小的两个围堰体,紧密“包裹”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主墩承台,将一库清水与施工场地完全分离开来。岸边,是一层层沙袋阻隔污水,边坡,覆盖绿网防泥土滑坡。

“当好南水北调的‘守井人’,不让一滴污水入库区。”张国庆告诉记者,为护住一库清水,倒逼项目革新技术、改进工艺。比如,为减少开挖量,他们研发岩锚技术,减少开挖土石方3万立方米。采用“围堰干施工”方案,抢枯水抓紧施工,仅用两个月就完成承台修建。此举不仅保护一汪清水,还节省涉深水施工成本4000万元。

编辑:王聪骢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