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在红安长胜街通过锣鼓表演宣传大别山精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11月4日,湖北省黄冈市陈策楼村,村口一池碧水如镜,倒映着陈潭秋故居的青瓦飞檐。
一百多年前,15岁的陈潭秋从这里出发赴武汉求学。在那里,他与董必武相遇相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仰从此深埋心底。
1921年7月,他参加中共一大后,于11月返回家乡,建立大别山首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燃起革命星火。
此后,在大别山区,无数共产党人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带领革命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工农红军……200万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数十万英烈血染山河,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凝结成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如璀璨星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动情地说:“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从百年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初心,到新时代“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这份跨越百年的历史承诺,见证了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信仰力量。
血写的革命史淬炼浩荡英雄气凝铸成大别山精神的巍峨丰碑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素有“鸡鸣三省”之称。1926年8月,一群英气勃发的年轻人在这里成立中共罗田党支部。
牵头者李梯云,时年20岁,他的誓言朴素而铿锵:“我们今天成立支部,就是要给农民撑腰,让大家有饭吃、有田种。”
怀揣这份初心,李梯云踏遍鄂豫皖,先后投身于黄麻、商南、六霍三大起义。1931年,在河南商城一次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肠子外流,仍高呼冲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梯云用炽热的鲜血,印证了共产党人不惧牺牲、不负人民的如山信仰。詹谷堂、田开寿、王幼安、吴焕先、吴光浩、吴介藩、查茂才、霍山喻氏六杰、光山匡氏八兄弟……在长达28年的浴血奋战中,数十万大别山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仅在册的烈士就超过13万。
他们用生命绘就了28年红旗不倒的壮丽画卷:起笔于建党初期的星火初燃,挥毫于黄麻起义的惊雷动地;酣畅于苏区建设的高歌猛进,沉郁于三年游击的孤军奋战;力透于中原突围的生死时速,奋发于千里跃进的战略转折,最终收锋于渡江战役的决战决胜。
血写的革命史淬炼出浩荡英雄气,凝铸成“大别山精神”的巍峨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16种精神,如同伟大建党精神这条江河中奔涌出的不同支流:它们以党的领导为不变的航标,以“人民至上”为丰沛的源头,在各自的征程中激荡出独具特色的特质——井冈山精神的实事求是、苏区精神的清正廉洁、遵义会议精神的独立自主、南泥湾精神的自力更生……而大别山精神,以其“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坚韧风骨和“敢打敢拼、善于斗争”的奋斗精神,绽放出独特光芒。
“大别山精神特质的形成,植根于大别山特殊的革命历史土壤。”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夏慧介绍,大别山地处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带,是敌我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冲,曾经历革命武装主力“四进四出”,“主力在时,这里的根据地建设声势浩大,主力不在时,这里的白色恐怖镇压异常残酷,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守大别山、开展游击战,‘拉锯’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斗争牺牲之巨,在中国革命史上十分少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俊萍教授表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弘扬大别山精神具有双重时代意义:它既是激励我们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的精神武器。
信念如磐担当如铁
大别山精神激励老区人民
决战贫困创造奇迹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以大别山为代表的革命老区奋斗史,是其中最为厚重的篇章之一。从井冈山红色的曙光到鄂豫皖漫卷的红旗,从陕甘宁挺立的脊梁到晋察冀不屈的壁垒……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2000万烈士为国捐躯,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老区。
可以说,没有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党和人民军队就难以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就难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通过土地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举措持续推进老区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制约,部分老区发展依然滞后。2014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革命老区占1988万人。其中位于大别山区的黄冈、信阳、六安、安庆四市贫困人口达318.69万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牢记嘱托,与贫困决战!
这片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土地,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大别山精神则穿越岁月烽火,为这场攻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大别山精神激励党员干部信念如磐、担当如铁,成为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主心骨”。
在中国将军第一县——湖北红安,2015年,近万名党员干部立下“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铮铮誓言。他们组建数百个驻村工作队,实行“五天四夜”工作制,从召开场子会到上门走访,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别山精神中“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坚韧品格。在高桥镇詹家湾村,时任扶贫干部何春芳帮着先天驼背、眼睛老花的五保老人詹仲华补裤子,将手机号向全村人公开,24小时接听来电。在杏花乡马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钟顺喜总是冲在一线——深夜火场救援、为患病群众组织捐款、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老百姓由衷感叹:“当年红军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大别山精神推动红色资源创新转化、赋能发展,走出一条“红绿相融”的振兴新路。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河南新县,田铺大塆的干部群众秉持“敢闯新路”的大别山精神,推动乡村转型。红军后代韩光莹毅然返乡,投入数十万元翻新祖宅,创办民宿“老家寒舍”,以“传统与现代融合”理念保留历史底蕴与红色文化,提升游客体验感。如今全村已发展民宿20家、农家乐11家,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累计接待游客2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如今已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大别山精神鼓舞人民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凝聚起强大内生力量。
安徽金寨大湾村民陈泽申曾接连遭受中年丧子、老伴病逝的打击,2014年与幼孙相依为命,仅靠几亩薄田与零星养殖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3000元。脱贫攻坚开展后,扶贫干部以“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故事激励他。陈泽申由此奋起,参加炒茶培训,借助政策发展养殖与中药材种植,年收入稳步提升至4万多元。如今他感慨道:“好日子靠的是党的好政策,也靠自己双手拼出来!”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大别山区与全国同步,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在这场彪炳史册的战役中,大别山精神如血脉般奔流,它不是尘封的历史、空洞的说教,而是磅礴浩荡的力量之源。
敢想敢干敢拼敢赢
大别山精神书写新时代
日新月异的发展故事
时代变迁,使命相继。
百年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点燃大别山革命星火的初心;新时代,“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共产党人穿越百年而不变的恒心。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大别山精神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时代价值:它早已超越鄂豫皖三省61个县区市的地理界限,蓬勃生长为更广博的共同财富,深深融入“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区域发展新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彰显出跨越时空的力量。
在罗田,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将“不胜不休”的信念带进科研战场。20世纪90年代,红莲型杂交水稻被专家判了“死刑”,他却在朱英国院士带领下坚持十余年攻坚,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培育出的新产品在长江流域实现增产21亿斤。如今,在他的推动下,红莲型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市场均占据重要地位。乡亲们都说,“朱教授把大别山精神种进了稻穗里!”
在麻城,开国将军王树声、陈再道等扛着缴获的“三条半枪”走南闯北闹革命,凝结出“敢想、敢干、敢拼、敢赢”的精气神,成为大别山精神的生动注脚,至今激励着麻城人民。作为一座不曾拥有整车制造厂的山区城市,麻城依靠诚意、效率与营商环境,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并拓展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连续16年位列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
在鄂州,大别山精神激励着花湖国际机场建设者不懈拼搏,把纸上蓝图变为火热现实。筹备专班用27天拿下空域批文,完成了中国民航业“不可能的任务”;工程人员用166天削平3座山体,完成了1.33亿立方米土石方挖填的工程奇迹。正是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犟劲和韧劲,让这座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开创了多项全国之最、行业第一。
如今的大别山区,处处都有这样的奋斗场景——
黄州区招商部门在118天内完成6轮考察、25次洽谈和18轮协议修订,成功引进总投资10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再生循环项目。
团风县从无到有培育钢结构产业,成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蕲春县将大别山精神转化为“艾拼才会赢”的实干理念,推动蕲艾产业产值从百万元跃升至163亿元。
武穴市将昔日的“红色渡口”升级为“大别山出海口”,克服困难建设多式联运工程,将实现京九铁路与长江水道首次连接。
英山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创新“红色铸魂+绿色养心”模式,通过重走红军路、体验采茶制茶等活动带动周边民宿增收70%。
从“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到“脱贫摘帽”的人间奇迹,再到“建成支点”的时代新篇,大别山精神的每一次脉动,都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步伐同频共振。
在这条绵延百年的精神航道上,大别山精神如永不陨落的星辰,曾照亮山河,正激荡时代,亦将光耀未来。
延伸阅读
“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型全媒体报道启动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毅、通讯员吴敬秋、余艳军、李文泰)11月20日下午,“弘扬大别山精神”大型全媒体报道启动仪式在黄冈师范学院举行。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生动阐释、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展现其时代价值,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湖北日报联动河南日报等组成全媒体报道组,深入鄂豫皖三省相关县市区,以现场探访、面对面访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记录红色热土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铿锵步伐,深刻阐释大别山精神的奋斗实践和“勇当前锋”的开拓力量。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