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谢幕爱永续 竹山男子捐献器官让4人重获新生

时间:2025-11-18 12:42 来源:十堰融媒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63426735303

器官捐献获取手术前,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国药东风总医院医护人员对捐献者默哀。

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蒋辉)生命无法永恒,但爱与希望可以跨越生死接力延续。11月8日,竹山县上庸镇41岁青年魏远西因突发脑干出血不幸离世。家人在办理后事时意外发现,他3年前已悄悄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最终,家属强忍悲痛帮他完成遗愿——11月11日,魏远西捐献的心脏、肝脏及双肾,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成功移植给4名器官衰竭患者,让生命的余晖在他人身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猝然离世留遗愿 母亲含泪签同意书

“哥哥的遗体已经火化,明天就要下葬了。”11月14日上午,记者联系到魏远西的弟弟魏远洋时,他的声音仍带着哽咽,“虽然哥哥走得突然,但一想到他的器官能救4个人,我们心里多少有了点安慰,这也算是他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魏远洋告诉记者,过去十几年里,兄弟俩一同在上海打拼,从事厨师工作。今年初,因父亲身患重病,魏远西主动向单位请假,回到竹山老家照料父亲。“他原本计划等父亲病情稳定后再回上海,可父亲的身体一直不见好转,他就这么一直守在家里,里里外外操持。”魏远洋说。

11月8日早饭后,魏远西陪父亲到医院复查,回家后突然说自己头晕。话音未落,他便晕倒在地。惊慌的母亲立刻呼喊邻居帮忙,众人合力将他送往竹山县人民医院急救。然而,经检查,魏远西因突发脑干出血,病情已达濒危状态。

11月9日上午,当家属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时,医院工作人员查询信息后带来一个意外消息:2022年,魏远西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行了志愿登记,意向受捐医院为国药东风总医院。“儿子从小就心善,既然这是他生前的决定,我不能违背他的意愿。”看着病床上再也无法醒来的儿子,母亲双眼通红,颤抖着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每一笔都饱含着不舍与大义。

兄长如父担家计 善举背后是无私底色

11月9日,十堰市红十字会、国药东风总医院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竹山县人民医院,与家属沟通器官捐献细节,并将魏远西转运至国药东风总医院。11月10日,经专业评估,魏远西被确认进入临床脑死亡状态。

11月11日,在严格遵循国家器官捐献法律法规及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市红十字会协调员现场见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为魏远西完成了器官捐献手术。

随后,魏远西捐献的4个重要器官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自动匹配,精准分配给4名器官衰竭患者。“魏远西的捐献对他们而言,就是‘生命之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

在弟弟魏远洋眼中,哥哥的善举并非偶然,而是他一生无私品格的延续。“从小到大,哥哥就像父亲一样照顾我。在上海打工时,他知道我要养3个孩子,经济压力大,就把家里所有负担都扛了起来——父母看病的医药费、日常开销,他从不让我掏一分钱,有时候花了大钱也瞒着我,就怕我操心。“魏远洋哽咽着说,“他自己一直没结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家人和工作上。现在想来,他登记器官捐献这么大的事没告诉我们,估计也是怕我们担心、反对。他就是这样,什么事都自己扛。”

魏远西的一位亲属在缅怀文章中写道:“他走得匆忙,却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他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却把接力棒稳稳地递了出去,让生命的光芒照亮了更多人的路。这份勇气与大爱,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239例捐献背后 十堰大爱接续传递

器官捐献与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239例,捐献器官697个,成功挽救了678名重病患者的生命。

这些捐献者中,既有因意外事故脑死亡的中年人,也有像魏远西这样因突发疾病离世的青年,还有不少捐献角膜的逝者。他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却在生命的终点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以无偿捐献的方式,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每一位捐献者家属都让我们深深感动。他们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还要作出这样艰难却伟大的决定,这份胸怀超越了常人。“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记得有一位捐献者的母亲曾说:“孩子走了,但他的心脏还在跳动,眼睛还能看见世界,这就像他还活着一样。”这样的话语,每次想起都令人动容。

该负责人表示,器官捐献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体现,每一位捐献者都是“生命的摆渡人“,他们的奉献不仅点燃了他人的生命希望,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观念。“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让爱与生命在接力中永续,让更多家庭摆脱病痛的阴霾。”

“虽然很想念哥哥,但一想到他用这种方式‘活’在别人身上,我们就觉得很骄傲。”魏远洋说,未来,他们会向身边人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让魏远西的大爱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