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聚焦·营商环境观察】火线纾困与长远筑底——“用工大考”下的黄石攻坚

时间:2025-11-15 20:23 来源:云上黄石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人才是支撑产业跃升的核心基石。当黄石以“诺德锂电”“长城汽车”等重大项目为引擎,在新兴产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时,一场关乎未来的“用工大考”不期而至。订单在手,产线待启,却面临“一工难求”的窘境。这道考验一座城市产业发展韧性与服务效能的“必答题”,企业如何应对?政府如何破题?本期《磁湖聚焦——营商环境观察》,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探寻这场“大考”背后的答案。

01

高速增长的“甜蜜”与“烦恼”

科技前沿,箔动未来。不久前,一场备受业界瞩目的新品发布会在诺德股份黄石生产基地举行。五款用于AI算力与锂电领域的关键材料重磅亮相,标志着黄石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站上了全球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诺德股份董事长 陈立志:诺德将继续以技术为刃,将我们的铜箔产品覆盖从AI服务器、先进封装到固态电池、智能终端等全场景需求。

然而, 高光时刻却隐藏着快速扩张与人才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企业“成长的烦恼”如此真切而紧迫。

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人事部培训经理 杨莉芸:因为我们客户审核的增加,订单的增加,然后再加上我们生产二厂的一个厂区马上就要开始建设、投产使用,所以说我们目前的一个(用工)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诺德锂电订单高峰时用工缺口高达150人,其中八成是缺一线操作工,两成是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共同构成了保障产品质量与交付的生命线。

同样的挑战,也出现在被视为大冶产业转型标杆的长城汽车。其生产线已完成智能化升级,年产值目标直指120亿元。但年终产销旺季与实习大学生返校的“时间差”,让企业感到了用工暂时性短缺的阵痛。

长城汽车(大冶)综合管理部部长 李伟:那么在这个阶段,补充用工就非常困难,一般到年底这个阶段市场上算是一个旺季,我们的产量、销量现在都是一个急速攀升的趋势,所以说我们对于用工的这个需求,就是比较急切、迫切。

企业依靠自身:线下招聘、网络推送……但效果有限。黄石本地劳动力供给与新兴产业的增长性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不适应。

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人事部培训经理 杨莉芸 :因为黄石的人口其实就这么多,目前在黄石的人口,要么他其实就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要么其实他就不缺工作。

“用工难”直接影响企业的订单交付、市场信誉与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儿,而是区域产业升级进程中一道普遍无法回避的难题。

长城汽车(大冶)综合管理部部长 李伟:(如果人招不满)我们的这个生产节奏就会放缓,那我们的这个产量可能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那么对于我们这个企业来说,无论是效益上还是声誉上就有很大的一个影响。

主持人

面对诺德锂电和长城汽车这两家重点企业各自不同的“用工之渴”,人社部门又将如何精准“开方”,对症“下药”呢?

02

精准施策的“速度”与“温度”

企业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当诺德、长城等重点企业的“求助信号”发出,黄石市、区两级人社部门迅速响应,他们交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答案,而是量身定制的“人社方案”。对于诺德锂电,黄石市人社局实行“一企一策”,分析企业需求,集结全市力量,指导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开出了“组合药方”。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医保局)工作人员 吴焰:我们区人社局通过我们这个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包括我们的社区就业公众微信号平台、手机短信,定点推送企业的招工信息,还组织了企业参加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校招活动。

“走出去”招才引智的同时,更注重“留下来”的长效机制。人社部门积极充当“红娘”,深化校企合作。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人社局(医保局)工作人员 吴焰:同时,为企业对接了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包括我们的企业里面举行的这个培训班,来完成企业近期用工的一些需求。

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建起了一条稳定的人才输送通道,也为本地学子打开了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的大门。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老师 高翔:电子信息学院与诺德锂电的“订单班”的深度合作是真正的共赢。企业深度参与课程的设计,让学生的所学和企业的所需进行了无缝的衔接。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入学即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保障,学习动力更加的充足了。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学生 周功达:原来觉得大专学历工作不是那么好找,需要到沿海地区去就业,现在这个“订单班”一毕业就可以在黄石就业,前景和待遇都不错,感觉心里更踏实了。

这套精准的“人社方案”,迅速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人事部培训经理 杨莉芸 :最近也入职了湖比工程职业学院,还有湖北理工学院和其他院校的一些学生,都有来到我们公司进行一个实习,这个也是对他们的一个技能的提升,也是对我们后续员工人才培养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二厂马上就要开了,对招工大量的缺口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让我们也缓解了一些压力,对我们目前黄石的营商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对于长城汽车的特殊需求,大冶市人社局也给出了“量身定制”。

大冶市就业局公共就业服务股负责人 万羽:首先我们前期对接了黄石的几所高校,其次我们还在武汉的高校搭建了长城汽车的专场招聘,后续我们还对接了云南、江西等地的高校,然后会带企业深入高校进行现场宣讲。

一次跨越千里的对接,为长城汽车解了燃眉之急。为了解决技能型大中专生的储备不足,黄石市人社局打破地域局限,精准对接劳务协作地云南曲靖,会同大冶市人社局积极联系曲靖一所高校,为企业铺路搭桥。

长城汽车(大冶)综合管理部部长 李伟:接下来人社局可能会带着我们去云南一个学校,去进行这种校企合作的一个洽谈,这个学校应该有一千多人,还是符合这个专业对口,就是如果这个学校能洽谈成功,对于我们用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大冶市就业局公共就业服务股负责人 万羽:云南曲靖(高校)的话他们的专业对口,人也比较多,比较充足,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然后下一步的话,我们会和长城汽车一起去曲靖的高校进行宣讲。

主持人

解决个案,是治标;构建机制,方能治本。当人社部门一次次“救火”之后,一个更深层次的课题浮出水面:如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谋划,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转化为预见未来、系统破题的能力呢?

03

治理升级的“智慧”与“远见”

黄石人社部门的答案是:推动服务理念和模式的系统性重塑,变“等问题”为“找问题”。

据了解,从9月份开始,黄石市人社局就开展了“人社专员敲门服务”行动,组织服务专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面对面收集用工、引才、社保等各类需求,建立问题台账,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服务”。

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 范国宁:人社敲门服务行动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覆盖了全市数百家企业,主要开展送政策、送技能、帮企业招工和帮企业解决问题的助企行动,反响很好。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劳务协作、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三位一体立体化招聘等方式,服务企业招工用工5.3万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这不仅是服务姿态的改变,更是治理智慧的升华。它意味着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从后端的“消防员”向前端的“规划师”深度转型。通过“人社敲门服务”这类务实举措,黄石正努力将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 范国宁:今年市人社部门还推出16条优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帮助企业舒难解困。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企业需求,不断加大“降”“缓”“返”“补”“贷”等政策力度,优化免息即享的服务模式,推动人社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用实打实的行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社动能。

记 者 手 记

从诺德新品发布的“高光时刻”,到长城汽车产线旁的“用工焦虑”,我们看到了新兴产业在黄石蓬勃生长的旺盛活力,也看到了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成长的烦恼”。

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没有坐等企业上门,而是将服务阵地前移,精准施策,甚至不远千里为企业“招兵买马”。

同时,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巧妙地化解了“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

优化营商环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就在于人社干部带领企业奔赴外省高校的路途中,在于为解决企业岗位缺口而建立的跨省合作机制里。

它也在于那一个个“订单班”里,学生眼中闪烁的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它考验的不仅是服务的诚意,更是系统性的智慧与打破常规的行动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真正安心搞经营,放心谋发展,为黄石的高质量积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动能。

主持人

从解决一家企业的“燃眉之急”,到构建一座城市招才引智的“长效机制”;从一个部门的精准施策,到整个营商环境的系统优化。服务企业,本质上就是服务发展。它需要的是将心比心的温度、精准专业的深度和未雨绸缪的远度。当每一项服务都直击痛点,每一次努力都面向未来,黄石的产业脉搏必将跳动得更加沉稳而有力。

编辑:李肖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