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初冬时节,荆江两岸水网如织,景美如画。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落,清淤疏浚的身影处处可见,一场以“清洁家园”为主题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正为这片水乡沃土注入融融暖意。
荆州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常态化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统筹谋划、分类推进,以“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群策群力共建美好家园,厚植支点建设绿色底蕴。
今年3月,市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8个驻村工作组,奔赴洪湖流域216个重点村(社区),以路域、水域、村庄、城镇为重点,带动全域推进“三堆两垛”和城乡环境“三乱”整治,掀起了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刻变革。
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1.9万吨、水塘1.3万口、沟渠2.7万公里;清理整治“三堆两垛”25.9万处、“三乱”9.5万处;农村户厕建改完工134661户,完工率96.34%,其中“吊脚楼”治理完工13389户,完工率100%……一幅“水清岸绿、渠畅景美、村洁户净、人和业兴”的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屋场夜话
议出治理“同心圆”
暮色四合,在江陵县资市镇先进村的稻场边,一盏明灯,几张条凳,一场关于如何让家园更清洁、渠岸更整洁的“屋场院子会”火热进行。村党总支书记钟郭与村民代表围坐一圈,探讨着共建美丽家园的新方式。
“房前屋后的柴草垛,怎么码放既整齐又方便?”
“老渠淤泥堆积,水葫芦疯长,怎么清淤、谁来维护?”
…………
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既有对“清洁家园”的支持,也有对具体操作和长效管理的担忧。村“两委”干部边听边记,能现场拍板的立即安排,需上级协调的如实说明、承诺跟进。
小小屋场会,折射大民主。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过去“政府干、群众看”的窘境被打破,“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
石首市高基庙镇探索“三会两讲四共议”,以场子会、院子会、户主会等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制定发布“门前五包”“五净五无”标准,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
公安县依托“一组一月一小事”议事机制,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推动环境整治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同兴桥社区召集居民参与小区议事活动
“议事平台的成功搭建,不仅为‘清洁家园’行动扫清了思想障碍,更在实践中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和协商水平,夯实了治理的群众基础。”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何永刚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召开各类湾组会、屋场院子会3.8万余场次,通过“户户走到”广泛宣传动员、“一事一议一反馈”等引导群众共商环境整治事项,在家长里短中畅通民意“最后一米”。
骨干引领
激活末梢“神经网”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如何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能量?荆州用行动作答:聚焦党建引领“主心骨”,抓牢骨干带头“牛鼻子”,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在监利市荒湖管理区东湖社区5组沟渠边,“十户联治”中心户长薛德林带着几名帮工断电拆墙,经营多年如今已成老旧危房的打米机房,不到一天全部清场。
“3万多的设备当废铁卖了不到3000元,但拆了后确实美观,值!”在薛德林的带领下,周边村民自觉搬迁,废旧闲置的老房子整体拆除到位。当月,薛德林所在的“十户”单元被评为优秀中心户,进一步点燃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
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监利市荒湖管理区划分出499个“十户联治”小组,推选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老党员等担任中心户长,每周上门走访,召开“拉家常”式短会,收集意见、化解矛盾。
科学划分治理单元、选优配强群众骨干。荆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抓、镇街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县级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社两委到组到户”的分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同步改善、整体提升,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到每家每户——

松滋市八宝镇白水淌村探索农村沟渠治理长效机制
松滋市八宝镇白水淌村成立共管理事会,推选无职党员和群众代表进入理事会,对环境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管护情况开展监督。村民自发达成“房前屋后自发管、公共空间出资管”共识和“七不”共管约定;
江陵县熊河镇彭市村建立无职党员“左三右三”工作机制,以无职党员住所为中心,左右至少各联系三户群众,通过上门话家常的方式,排忧解难。
以身边人撬动身边人,以身边事引领身边事,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让广大群众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活跃、最可靠的坚实力量。
机制创新
注入持久“内生力”
在沙市区观音垱镇,一场“四看四比”活动,将干部推到了环境整治的一线擂台。“看书记家、看委员家、看台区整治、看沟渠治理”,比思想引领、比带动作用、比治理水平、比生态颜值。

沙市区锣场镇长湖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貌
“环境整治不是面子工程,是考校干部真本事的硬仗!”不打招呼、随机抽签的方式,让一些原本“习惯性漠视”的干部红了脸、出了汗。全镇18位村(社区)书记带头清理庭院,带动326名村(社区)干部主动整改房前屋后环境,探索出“三色图”动态管理等模式,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提升沟通群众、统筹协调、创新突破的真本领。
干部担当的“引擎”已然发动,群众参与的“活水”也正奔涌。

洪湖市瞿家湾镇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共同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洪湖市瞿家湾镇桃花村的积分超市里人头攒动,村里通过成立环保理事会,将环境维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制定《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参与清理垃圾、巡河护渠、评比获奖都能赚取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和农资。在“积分制”牵引下,桃花村组建的“桃源护河队”活跃在河畔,村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乡风文明由“景美”向“德美”延伸,“换新颜”与“焕新风”共融。
激发干部担当、点燃群众热情。通过“十户联治”“积分兑换”“红黑榜评比”等制度设计,环境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鄂参与”等平台,已累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71.4万人次,“人人共建、家家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屋场共话到骨干带动
从机制创新到全民参与
清流涤荡之处
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治理能力得到深层淬炼
如今的荆州乡野
一幅基层善治
乡村宜居的和美新篇
笔墨正酣
(记者 田心怡 通讯员 王攀 邓磊)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