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 通讯员 朱方涛)在秦巴山深处,一位青年用11年光阴将“问题笔记”变成“致富答卷”。他就是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看他如何带领深山小村落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小新川村地处郧西县最北部,最高海拔1799米,山多地少。从郧西县城到这里,车程150多公里、3个多小时。这里,曾是鄂西北最偏远的贫困角落。
在当地,老百姓把翁新强亲切的称之为“五味子书记”。从选准产业到种苗培育成功,翁新强花费了11年的时间,而在他回村之前,当地还没有任何主导产业。小新川村的变化源于什么呢?翁新强累计记录11年的笔记本里暗藏了答案。
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记录着:“挣钱难、出行难、看病难、读书贵、住房改进难”的民生五问。这是2015年8月翁新强考上大学生村官,第一次到村任职开会做的工作笔记。当时,刚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翁新强,放弃白酒企业销售总监职位,毅然返回穷困偏远的家乡,他向老百姓承诺,会一个一个去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给老百姓找到致富的出路,翁新强通过做群众工作,外出考察,选择了适宜当地气候、受益时间长、经济效益高的五味子中药材项目。
翁新强说,当初群众最担心的是怕风险、怕亏本、怕卖不出去,所以为了推进该产业,村里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群众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免去群众后顾之忧。
过去十年间,翁新强靠五味子带动7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户均增收1.2万元。但今年的连月干旱,让五味子减产近半。他带领村民开凿蓄水池,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新筑的堤坝已初具雏形。
11年深耕大山,小新川的道路宽了,产业兴了,村子美了。昔日的“民生五问”已悉数破解,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校园焕然一新,20多位独居老人住进了免费的养老照料中心,荒山间长出了中药材、红色遗址变成旅游景点,村集体经济从零提升至30.8万元,人均收入翻番,达1.97万元。
翁新强表示,他将继续努力,改善群众的民生诉求,将来卸任时,如果乡亲们能发自内心地说“这届干部办了许多民生实事”,他便心满意足了。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