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散装”吗?

时间:2025-07-17 17:47 来源:唱辽阔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苏超”火了,“散装江苏”的梗也火了。由此网友对一些省份的“散装”程度进行了分级:安徽、陕西,“散装”;山东,比较“散装”;湖北,不太“散装”;山西,表面一块,实则挺散的……

在网友对各个省份的“散装”程度的盘点里,湖北被归为“不太散装”的一类。

网友说得没错,荆楚大地——湖北,总以整体姿态示人,而“九头鸟”这个流传百年的名号,恰是湖北“整装”气质里最鲜活的精神注脚——它既藏着各地“各有神通”的灵动,又凝着荆楚儿女“拧成一股绳”的劲气。

“九头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楚地的九凤神鸟。《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种九首凤鸟是楚人崇拜的图腾,象征着祥瑞与力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赋予了贬义的色彩。清末民初的笔记汇编《清稗类钞》中,“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被用来讽刺湖北人“狡猾多诈”。但湖北人并未因此而自卑,反而将这一称谓转化为一种自豪的象征,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智慧、坚韧、勇敢和团结。

有人说它“一身九头,各有其能”,恰如湖北各地的藏龙卧虎:武汉的科教重镇锋芒、襄阳的产业硬核底气、宜昌的生态发展智慧、荆州的文化厚重底蕴,甚至十堰的武当问道、恩施的硒都灵韵,皆是这“九头”的生动注脚。就像网友调侃的“湖北不太散装”,实则是“九头”各有绝技,却始终朝着“荆楚共兴”的方向齐头并进。这种格局,也用事实回应了外界关于“武汉一城独大”的片面解读。湖北的发展战略,并非资源向单极的无限倾斜,而是构建了以武汉为龙头、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八座城市协同发展的“1+8武汉城市圈”。这“1+8”组合,不正是现实版的“九头鸟”吗?九个城市,如同九个头颅,共同构成了湖北经济社会的核心引擎。武汉的“独大”,本质上是作为核心引擎在区域协作中的引领与辐射,其目标是带动整个城市圈乃至全省的腾飞。

这“九头”的厉害,在于“各有专攻却又心照不宣”。武汉作为“龙头”,以光谷的科创活力、长江主轴的经济势能引领全域,其“大”在于责任与担当,在于搭建平台、汇聚资源、辐射带动;襄阳在汽车产业赛道上深耕,与武汉形成“万亿级产业带”的呼应;宜昌守护长江生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恰是对“九头”互补的生动诠释。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也绝非配角,它们在产业链分工、交通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织就了一张紧密协作的网络。就像九头鸟的九个头颅,看似各有视线,实则同属一体,少了谁都不成其为“神鸟”。

更动人的是“九头鸟”的凝聚力。每逢关键时刻,这“九头”便会化作一股不可挡的合力。疫情来袭时,武汉抗击疫情背后,除了全国各兄弟省份的千里驰援外,更有湖北省内各种力量的快速集结,有襄阳的防护物资、宜昌的新鲜蔬菜、荆州的爱心捐款等等沿着长江或者省内动脉奔涌而来。这不仅是兄弟城市的守望相助,更是全省在应急状态下协同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此刻的“九头鸟”,收起了各自的锋芒,用“九头一心”的担当,让“荆楚同心”的底色愈发鲜明。

湖北人的身份认同里,藏着“九头鸟”的智慧:对外,一句“我是湖北人”自带“九头鸟”的锐气,仿佛那神鸟振翅时的豪迈;对内,却又能在“你追我赶”中彼此成就——武汉不吝啬分享科创资源,襄阳愿为产业链补位,宜昌甘当生态屏障,正如九个头颅共用一身,谁也离不开谁。

有人说“九头鸟”狡黠,却不知那是湖北人骨子里的灵活变通;有人赞“九头鸟”勇猛,那是荆楚儿女面对挑战时的无畏担当。这名号里,藏着湖北“不太散装”的密码:不是缺乏个性,而是个性始终奔着“整体更强”而去;不是没有竞争,而是竞争总能转化为“1+1>2”的合力。

如今再看“九头鸟”,早已不是简单的地域标签。它是湖北“整装”气质的精神图腾——九个头颅,代表着各地的特色与活力;共用一躯,象征着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连。当这只神鸟展翅时,既能看见武汉的科创之翼、襄阳的产业之羽、宜昌的生态之翎……更能看见整座荆楚大地,正以“九头一心”的姿态,朝着更辽阔的天地飞去。

作者:邓国辉

来源:唱辽阔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