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多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动能,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不断谱写水源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6月27日,十堰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狮子岩村污水管网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管面铺设与填埋作业。改造完成后,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将被全部收集,集中处理。
作为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流经地,狮子岩村通过收集民意,争取项目,采用居住密集区集中处理、分散农户分户净化的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
十堰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狮子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宇介绍,目前,已对全村一、二、三、五组农户污水进行了收集和处理,下一步,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维护,确保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排放。
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组、工作联动、机制联席,狮子岩村已构建起“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全民护水体系。
目前,狮子岩村共组织23名农村在家党员,分段包保4.6公里河道和3条支沟,设立3个党员护水示范岗、6个责任区,模范带头开展宣传引导、巡河护河、植绿护绿,共同构建守水护水立体防线。
位于丹江口库区上游的郧西县观音镇天河口村,因天河汇入汉江而得名,当地通过深化“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工作,与相邻的垭子湾村、纸坊沟村建立跨村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巡江巡河。同时,组建4支由党员、公益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守水护水活动。在守好生态底线基础上,天河口村党支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开发游乐场、餐饮、民宿,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湖北家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吴家茂介绍,好水养好鱼,优良的水质为发展生态渔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在这里发展了50余亩养鱼基地,为周边20余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年产值达300万元。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组织强带动产业兴。在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队努力下,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引进企业,创新“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珍稀菌产业基地,为村民提供了挣钱的门路。
为保障产业稳健发展,黄畈村创新实施“党员定责制”。村党支部根据党员特长和岗位,将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对接、企业用工等环节进行细化分解,并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党员力量。
黄畈村建立了党员责任清单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党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将评比结果与党员的评先评优挂钩,村党支部党员每周都会到村里的珍稀菌基地,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当前存在的难题,村党支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40余人用工难题,帮助销售200万元珍稀菌。
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国家级食用菌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村组发展食用菌种植3000余亩,吸纳20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
十堰郧阳区谭家湾镇黄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忠霞介绍,驻村工作队为村里特色产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推动150万元珍稀菌产业园、90万元科普馆立项,利用电商平台推动产品销售,推动坡改梯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以来,十堰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组、工作联动、机制联席为重点,以环丹江口库区的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武当山特区为核心区,以32个流域片区为联动区,深化“共抓大保护 当好守井人”党建工作,为服务建成国家战略水源地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运行32个流域片区联合党委、66个重点农业产业链党组织,明确功能型党组织运行机制,组织23754名机关党员加入守水护水志愿组织,组建党员应急先锋队204支、乡村党员护水队1265支,设立党员护水示范岗1622个、责任区4996个,动员2.38万名党员加入志愿护水组织。
(十堰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欣 丹江口融媒记者 陈雪 郧西融媒记者 王霞 郧阳融媒记者 张越 通讯员 王莹宇 刘根树 )
编辑:李肖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