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文旅竹溪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在秦巴秘境中寻回生命的清透与丰盈,群山如黛,云海翻涌,竹溪以一抹沁人心脾的绿,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梦境泼墨成真。这里不仅是“中国天然氧吧”,更是被时光眷顾的疗愈之境——贡茶在云雾间舒展灵芽,楚长城于山脊上低吟千年,万江河水携落花穿越春秋。走进竹溪,便是走进一场与天地共呼吸的修行,让每一寸肌肤浸透自然灵气,让每一缕魂魄沉淀文化清辉。
一、绿海涤尘天地灵气滋养身心
竹溪的呼吸是绿色的。千里林海织就翡翠屏障,县域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87.3%,负氧离子浓度日均三万五,是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级标准的3.5倍。山风过处,松针簌簌作响如梵音轻诵,涤尽都市尘埃。
森林浴场:在标湖森林公园的幽径拾级而上,苔痕斑驳的古木垂下藤蔓,恍若踏入《阿凡达》的秘境。树冠间透下的光斑在林雾中舞动,赤脚踩过腐殖土,地气自涌泉穴直抵百会,完成一场无需言语的能量对话。
茶山悟道:龙王垭万亩茶园生长于海拔800-1300米的云雾山中,晨雾未散时,指尖掠过凝露的茶尖,采撷的不仅是嫩芽,更是晨曦的澄澈;待紫砂壶中春水初沸,看蜷曲的叶片在杯中舒展成旗枪,品茗即是参禅。
水韵清心:沿万江河溯源而行,野生大鲵在卵石间倏忽隐现,溪水泠泠如素手拨弦。掬一捧山泉净面,水中倒映的不仅是层林尽染,更照见内心明镜台。
二、四季行吟山河画卷唤醒灵觉
竹溪的时光被自然切成四味药引,每季皆成疗愈篇章。
春醒·花信:三月风起,蒋家堰敖家坝的千亩油菜花海翻涌金浪,营盘山的野生海棠从谷底漫向山巅,粉白花瓣如雪覆胭脂,穿行花径,衣襟沾香,看蜂蝶在蕊心写诗,方知“春风如贵客”绝非虚言。
夏谧·林语:盛夏至此敛了锋芒,十八里长峡化身碧玉长廊,森林覆盖率96.5%,溪流沁凉如玉,赤足戏水间锦鲤轻吻脚踝;黄花沟的飞瀑从百米悬崖倾泻,激起水雾如天然冷气,古木虬枝下静坐,听松涛为冥想谱曲。若想远离喧嚣,楠木寨的金丝楠木群遮天蔽日,泛舟平湖上,暑热尽褪。
秋韵·丰歌:当八卦山的彩林点燃天际线,中峰贡米梯田垂下黄金瀑布,农人挥镰割开稻浪,新炊的竹筒饭混着艾草香,让人懂得“岁月静好”原是柴米油盐的史诗。
冬藏·暖叙:武陵不夜城的灯笼映红积雪,夯土小院药浴蒸腾白雾。围炉煨一壶老荫茶,听山二黄戏腔穿透寒夜,方觉温暖不在裘衣,而在人间烟火深处。
三、文脉养心千年风骨铸就精神原乡
竹溪将历史熬煮成滋养灵魂的汤剂,让文化成为可触摸的体温。
楚关明月:关垭古长城残垣上,秦时砖瓦仍嵌着箭镞寒光。夜宿星空帐篷,篝火跃动中,金戈铁马化作电音节奏,古今对饮时,方知兵家必争原是文明交融的隐喻。
戏里春秋:武陵戏台上,山二黄的水袖甩出三百年光阴。全息投影里,青衣的泪珠化作漫天星斗,一曲《武陵梨园情》,让非遗不再是橱窗标本,而是穿透岁月的生命震颤。
老街烟火:东门老街的青石板上,马蹄印早已被岁月磨平,但秦楚商道的繁华仍在檐角灯笼下流转。竹编匠人指间翻飞,将山野翠色编成提篮;蒸笼揭开的瞬间,合渣的醇香与竹溪蒸盆的热气交织,街角的油纸伞下,老茶客正就着“秦家包子”细品贡茶,仿佛时光从未离去。
四、食养天成大地馈赠烹制生命原味
竹溪的餐桌是缩微的生态系统,一箸一勺皆含养生真意。
草木清供:夯土小镇药膳坊里,杜仲煨猪蹄氤氲着草木清香,天麻炖鸡汤盛满山野灵韵,老药师手持黄铜秤,将《本草纲目》化作舌尖上的阴阳平衡。岁时滋味:春食香椿鸡蛋卷,夏饮荷叶莲子粥,秋尝板栗烧山鸡,冬补当归羊肉煲。四季食材在柴火灶上轮回,吃下去的是时令,长出来的是元气。
山野珍馐:竹溪蒸盆汇聚腊蹄、香菇、蛋饺,慢火炖出时光醇厚;早餐“格格儿”以洋芋垫底,粉蒸排骨微辣鲜香,开启溪城人的烟火晨光。
来竹溪,我“氧”你!当都市人在钢铁森林里日渐干涸,竹溪始终保持着天地初开时的湿润与丰盈。这里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更新细胞,每一程山水都在重塑灵魂——林涛翻涌是自然的脉搏,茶香氤氲是文化的吐纳,古戏悠扬是历史的回响,药膳温热是土地的馈赠。不必追问康养的科学定义,当你在万江河边听见心跳与溪流同频,在夯土小院望见云海吞没尘世喧嚣,在黄花沟飞瀑下感受凉风拂面——那一刻,你已与最本真的生命重逢。来竹溪,我“氧”你!这不是口号,而是八百里林海、三千年文脉、十万重山水,向疲惫尘心发出的古老邀约。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