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通讯员 纪宏新)从卫星俯瞰,在秦巴山脉腹地,十堰市犹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汉江玉带之上。这座山城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3.86%,境内已发现动植物3100余种,是当之无愧的现生生物多样性王国,十堰市也因此在2024年被联合国评选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十堰地下还埋藏着非常丰富、时代古老的生物化石,充分说明在比人类出现时间更远古的时期,这里同样也是生机盎然、物种繁盛的生命乐园。
2022年发现于丹江口的古近纪李氏始祖巨蜥化石(及头骨扫描、复原图),据董丽萍等
近年来,湖北地质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所通过在十堰地区开展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登记掌握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产地、标本的信息。调查工作初步显示,十堰市古生物化石在其下辖的郧阳、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丹江口等6个县范围均有广泛分布,且时代跨度长、生物类型众多,从距今5亿多年的寒武纪软舌螺、三叶虫化石,到距今3亿多年的石炭纪古蕨类化石,再到距今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以及距今只有几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涉及至少15个生物门类数百种已灭绝生物。丰富的史前生物遗迹,为十堰“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的城市文化精神内涵再次增添了重要佐证。
近年来在竹溪新胜村调查发现的志留纪海洋腕足动物和三叶虫化石,据吴荣昌等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璧表示,十堰地区发现的许多古生物化石都非常稀有、独特,是显著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各地的化石类型,它们是填补地球生命演化细节的独一无二珍贵科学证据,具有重要价值。譬如,中国科学院团队在丹江口发现的李氏始祖巨蜥化石,其形态与现代的科莫多巨蜥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证明现代印尼海岛上这些体型硕大、凶猛的爬行动物实际起源于5600-5200万年前亚洲内陆腹地。近期在竹溪新胜村调查发现的珊瑚、牙形动物、腕足动物等丰富的古海洋生物化石,证明4.3亿年前这一带还处在浅海环境。在十堰郧阳地区,除了人们熟知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近年来又不断调查发现新的恐龙蛋化石产地,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恐龙遗迹分布范围几乎涵盖了谭山、白浪、大柳、茶店、五峰、柳陂等郧阳东北部大部分乡镇,并向西延展到郧西、向东延展到丹江口甚至谷城县,充分说明1亿年前的白垩纪有大量恐龙在十堰北部活动,而且从恐龙蛋类型看,这里的恐龙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代恐龙群落有显著差别。
近年来在郧西湖北口调查发现的石炭纪古植物化石,据赵璧等
赵璧表示,十堰地区作为介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拼合部位的独特地质构造单元,是全面展示古中国大陆地质环境变迁和自然生命演化过程的“不可多得的宝地”。未来更深入的科研工作必将能串点成线,查明这片地区曾发生过的更多生物辐射、灭绝事件,了解更加完整的环境-生命协同演化过程,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准确理解中国海陆变迁过程和当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赵璧认为,十堰市应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充分依托本土优越的古-今生物资源,加强谋划,高规格选址建设十堰自然博物馆,系统介绍华中地区自然生命发展史,全面展示十堰和周边地区珍奇古生物化石和生物资源,大力普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加快推动自然研学教育产业发展,生动绘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堰画卷。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