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今年实施13个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项目

时间:2025-05-21 09:55 来源:十堰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近日,从十堰市司法局获悉,市委依法治市办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六届市委第三次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确定了我市2025年13个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项目。

加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按程序加快推进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十堰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落地实施,加强监督管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活动,不断推动物业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切实营造美好生活环境。

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城管执法委按程序加快推进市政府规章立法项目《十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落地实施,细化规范城市建筑垃圾倾倒、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环节,营造企业便利、群众满意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广应用“电子云签”平台服务新模式。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在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广应用“电子云签”平台,自动调取相应电子证照及电子合同信息,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实现“一次不用跑、全程掌上办、材料零提交”不动产交易登记办理新模式,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全面实施社区警务室政务服务“延伸办”。市公安局打造“堰警快办”公安政务服务品牌,打破警种壁垒、突破地域限制、延伸服务触角,建成11个一级社区警务政务服务室,打通公安政务服务“最后一米”,企业、群众就近可办93项高频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推出智慧警务服务中心和公安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探索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常态化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市市场监管局常态化开展该活动,市民将手机放在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重,由工作人员加贴统一印制的克重标签,在购物时可当场测试商家电子秤是否准确公平,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定期开展全市法院执行专项活动。市县两级法院持续打造“荆楚雷霆2025——十堰执行”强制执行品牌,集中执行力量攻坚,以雷霆之势、利刃之威,及时为胜诉当事人兑现“真金白银”,震慑失信人员。

深化危困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办案实践中,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协会专业调解委员会和危困企业识别挽救中心作用,及时甄别具有挽救价值和可能性的危困企业。正确运用涉诉企业“惩戒+修复”双向信用督促机制等措施,加强对企业指导帮扶,引导危困企业破产重整。

做实做细检察护企措施。市人民检察院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犯罪行为,建立涉企案件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监督纠正涉企“挂案”、违法“查扣冻”及“小案重罚”“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协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完善地理标志产品协同保护机制。

聚焦聚力未成年人保护。依托十堰市启明学校(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健全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专门学校育人管理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持续深化“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推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乡村”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娱乐场所环境治理”“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检察监督,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动员各方力量,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提供全面、全免费的公益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培养“法律明白人”,推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建好用好“侨胞之家”。市侨联联合律师事务所建设“侨胞之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发挥“侨胞之家”平台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走访调研、咨询、合议等活动,收集归国留学人员、侨企、侨眷侨属等侨界人士法律纠纷,帮助化解矛盾、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侨界人士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落实和完善“公证五减”便民措施,围绕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公信力,在巩固、规范、优质上下功夫,促进公证服务方式、业务领域、执业监管、素质作风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供给能力、规范水平、队伍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市数据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深化“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智能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市级政务大厅“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各责任单位协作配合,强化跟踪督办问效,全面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服务建成支点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通讯员 王琳

编辑:万林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