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这场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全球教育界盛会吸引了600多位海内外知名教育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类嘉宾,围绕技术前沿、政策机制、应用推广、数字伦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作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湖北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数字教育发展成就与未来走向的一扇新窗口。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
从基础建设走向全景融合,湖北智慧教育走进每一间课堂
这几天,一批批各国教育领域从业者来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参观考察。作为此次大会的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这所学校向世界展示了湖北武汉的数字教育经验。
在该校湖畔校区内的“星屿学院”,六年级的几位同学联手制作出“AI火星救援车”,还用AI音乐软件为它创作了3首新歌。这样的数字化沉浸式教学,已融入进该校的教学日常。去年,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光谷第一小学则通过AI美育评测系统,实时捕捉学生音乐演奏的节奏与情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
在武汉大学,由学生自主研发的“启明星”系列卫星已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遥感卫星项目;武汉理工大学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将电池生产线、智能制造场景搬进虚拟课堂,学生可远程操作真实工业设备,已有超过3万名学生参与。
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已贯穿湖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个维度,“智慧”的种子在每一间课堂生根发芽。
近年来,湖北以“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的体系构建教育数字化“新基座”,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走向全场景式融合。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超95%,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超653万,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让湖北数字教育成果惠及世界
发展数字教育,必须敞开开放的大门。
大会上,中国教育部提出“智慧教育元年”,通过本届大会,向世界展示如何以技术革新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跃升,为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作为内陆开放前沿,湖北正让数字教育的一项项成果和实践惠及世界。目前,全球115个国际组织、高校等加入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湖北有40余所高校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了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高水平开放打开了新的空间。
未来课堂展示。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
在湖北职业教育领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23年成立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产业学院,通过发展社交电商,成立“丝路电商工坊(南非)”项目,开发“AI +跨境电商运营”课程,并在南非公派留学生技能培训项目中有效开展教学,让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学习能力的数字商业人才为世界经济发展助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同样不断突破的还有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其开发的“数字孪生物流实训系统”被纳入全球示范案例,并为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定制职业标准,输出“中国职教方案”。
“湖北数字教育迅速崛起,在中国、在全球都处于前沿。”大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盛赞湖北,在他看来,此次大会会对全球数字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工程技术协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詹姆斯·克雷布院士也表示:“这次湖北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是世界级的,从博物馆到农业再到机器人,内容丰富,因此需要被大力推广。”
在湖北看见数字教育的未来的样子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正如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所言:“数字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技术照亮。”
14项国家级数字教育示范项目落地,200余所学校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示范建设,41所中小学、45所职业院校、52所高校建成数字立体教学空间,170多个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广泛推广——回看湖北数字教育短短几年间的探索,便可以在这里看见教育的发展趋势。
湖北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AI+教育”场景应用,计划3年内实现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室全覆盖,并推动教育大数据中心与智慧城市系统互联,构建更开放、包容的数字教育生态。
荆楚大地的实践证明,数字化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公平、激发创新潜能的核心动力。
在这场全球教育变革中,中国正以“湖北样本”为世界提供新范式。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