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使命。
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条件得天独厚、地位独一无二、作用无可替代,必须找准定位、担当使命、多作贡献。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提出,中部地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亲临湖北,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要求从大局着眼、从国家层面来定位湖北发展,进一步体现了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一年来,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勇担责任、奋楫争先,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乘坐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正构建“7环30射”高快速路网,阳逻港近洋航线可直抵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中欧班列(武汉)可深入亚欧大陆,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客货双枢纽已形成覆盖全国、联通亚欧美非大洲的轴辐式航空货运网络。
基础设施网络化、物流运输便利化、出行服务便捷化、交通装备自主化、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武汉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建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建设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纵横神州、联通内外,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2024年武汉港货物吞吐量1.42亿吨,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成为内河率先突破10万标箱大关的单体项目。武汉阳逻港已开通4条近洋航线、15条长江主线航线和8条长江支线航线;这些航线与近50条多式联运通道“排列组合”,持续织密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辐射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强大。2024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140.6万人次,历时9年重回中部第一,且首次创造了整体旅客吞吐量、国际旅客吞吐量、中转旅客吞吐量、起降航班架次“4个中部第1”。2025年,随着旅客综合服务体、三跑道的“上新”投运,武汉天河机场将正式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可服务年旅客6300万人次,让“人享其行”的美好图景逐步成为现实。
路网纵横交织,航线通达全球,货物往来顺畅,出行舒适便利……武汉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2024年,中欧班列(武汉)折算发运1008列、计83500TEU,货值183.84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去程发运514列、同比增长37.43%。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十周年,已拥有57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9个城市和地区。汉欧国际在跨境铁路运输基础上拓展了武汉—葡萄牙里斯本空运、武汉至俄罗斯卡航等多种业务形态,逐步打造“四位一体”全程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通过“中欧班列+江海联运”模式,2024年完成阳逻港中转箱量12998TEU、同比增长142.39%。
武汉正加速从“物流枢纽”向“枢纽经济”转型。2025年,将推进江北铁路香炉山站改扩建、阳逻港西港区多式联运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争创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推广前置货站模式,建成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主体工程,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强化龙头担当,奋力走在前列。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发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复一日地延伸拓展,武汉努力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将都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结,为经济发展、区域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