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外宾现场感受中国智慧 希望学生有机会来中国学习

时间:2025-05-15 19:10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8348e098-126a-455b-8dc1-9e689e93ba26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北航虚实融合的月基沉浸式泛在教学环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孙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农新瑜 韩晓玲 海冰 李玉麟

国际工程技术协会主席对武大“仿生鱼”点赞不已,埃及本哈大学校长现场测试物流机器人后竖起大拇指,巴西职业教育副部长与机器人“小软同学”互动,伊朗科技部副部长现场敲响“数字编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5月14日上午,来自全球的数百位与会嘉宾,受邀前往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大学、湖北开放大学等观摩点,亲身感受丰富、前沿的数字教育新应用、新场景、新创新,共同见证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丰硕成果。

机器人炒的番茄炒鸡蛋

让外宾惊艳

一盘由机器人炒的番茄炒鸡蛋,味道如何?

成都康德国际学校副校长亚当·保罗·艾伦边吃边称赞:“正宗!味道调配得很好。”

基于AI烹饪大模型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器人现场展露绝活,复刻出中国烹饪大师常福曾的手艺,自动投放食材、精准控制火候,很快便烹好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鸡蛋。

这是在神龙小学展示的将基础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项目,让外宾耳目一新。

职业教育展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师生研发组装的智能机器人“小软同学”,可灵活踢球、精准识物,引得巴西职业教育副部长马塞洛·布雷加尼奥利惊叹连连。埃及本哈大学校长纳赛尔·埃尔吉扎维,在武昌工学院智能物流机器人展示区亲自动手,增设障碍进行测试,看到机器人灵巧避障后,他当场竖起大拇指。

走进武汉大学观摩点,近百项成果令嘉宾们目不暇接,宛如走进了多姿多彩的“未来实验室”。武大研发的“网红”智能仿生鱼,吸引了国际工程技术协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克拉布驻足:“仿生鱼设计非常出色,运动模拟非常逼真。”

伊朗科技部副部长阿博法兹勒·瓦赫迪教授不断在武汉音乐学院研发的数智编钟前敲试,叮当钟声悠悠回荡,他意犹未尽:“感觉真不错。”

bba9af7a-aeb3-4439-8c5a-62450ac98ecd

参会嘉宾与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握手互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李昕蓉 摄)

200亿访问量

构筑起全民学习网络

“数字教育赋能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核心命题。在观摩现场,嘉宾们充分感受着尖端技术带来的诸多前所未有的学习可能。

在湖北开放大学观摩点,背着书包的人形机器人“湖开开”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并和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校长萨拉利泽·安佐尔握手交流。引得另一位外宾特罗什娜·娜杰日达与“湖开开”进行英语对话:“AI互动非常流畅,非常有意思。”

萨拉利泽·安佐尔戴上AR眼镜体验工业课程,当他用智慧书法系统写下汉字“人”时,现场掌声雷动。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这意味着持续的终身教育推动着我们前进,教育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他说。

让数字赋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在湖北开放大学,嘉宾们参观的“数据驾驶舱”,擘画出一幅终身教育的新图景:5700万用户、200亿访问量、18万门课程,构筑起全民学习网络。

我们学校还没有

希望学生有机会来中国学习

从课堂到社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国数字教育实践,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愿景成为现实。观摩活动中,向外宾展示了中国创新与融合并行的教育发展之路,赢得大家的由衷赞叹。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费迪南普德厄,因跟武汉高校有合作,近年每年来武汉至少6次。他说,第一次来武汉时还没有地铁,如今地铁已经形成发达的网络,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穿行,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今天参观看到机器人识别障碍物、自动驾驶等,人们在很多场景与机器人互动。从数字教育成果看,中国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我们期待与中国同行共同加快数字教育领域的发展。”

“机器人在教育和物流领域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从教育和实践两个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詹姆斯·克拉布称。“我感受到,数字化在中国已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可以说是非常壮观,我们期待未来的广阔合作空间。”法国嘉宾萨利姆·纳勒说。

巴西马拉尼昂联邦大学校长沃尔特·卡纳莱斯·桑塔纳表示:“今天看到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教育培训成果,令人惊叹!中国与巴西都是南方国家,但是我们学校还没有这些。希望我们的学生今后有机会来这里学习,或者接受互联网培训。”

作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在湖北举行的这场全球数字教育盛会,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实践。

赞语纷纷,殷殷热望。在长江之畔,在深情洋溢、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中,中国智慧正以最生动的姿态,为全球教育变革写下亮丽的注脚,照亮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