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通讯员 黄卉)“缺碘有什么危害?”“补碘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认识,5月15日上午,十堰举行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帮助市民补“碘”知识。
上午9点,市疾控中心联合茅箭区疾控中心、市盐业公司、火车站社区及辖区医疗机构,在火车站南广场举办“持续科学补碘 推动健康发展”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疾控专家和志愿者通过图文展板、科普宣讲、实物对比、有奖问答、免费检测等多元化形式,向市民讲解如何辨别合格碘盐、科学控制碘摄入量等知识,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倡导科学补碘的健康生活方式。据了解,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十堰已实现碘缺乏病连续15年零发病。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与地方病防治科科长宋晓佳介绍,十堰市属于地理自然环境缺碘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市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从60年代的60%下降到了2010年全面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的目标。经过监测发现,全市居民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但是碘元素属于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需要长期持久地摄入。因此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和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居民防治碘缺乏病的意识,呼吁大家能够科学补碘。
健康提示:懂“碘”知识,远离碘缺乏疾病
让我们懂“碘”知识,科学补碘,远离碘缺乏疾病,拥抱健康生活。来听听疾控专家的建议。
在健康饮食观念盛行的今天,不少人“谈盐色变”,甚至刻意减少食盐摄入,担心它会带来高血压、肾脏负担等健康问题。然而,过度限盐可能造成碘摄入不足引发的健康风险。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作为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存在于人体,也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脑部功能发挥至关重要,有“智力元素”之称。
对于成年人,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充足的碘摄入也不能忽视。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科主治医师王钦娥介绍,充足的碘营养对儿童智力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造成流产、地方性克汀病也就是“呆小症”、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因此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需要及时补充足量的碘;成年人缺碘最常见的症状称为“甲状腺肿”,也就是“大脖子病”,如果身体内没有足够的碘来制造合成甲状腺素,就会出现乏力、嗜睡,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等症状。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碘,因此必须通过饮食、饮水等膳食途径摄取。而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
王钦娥表示,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每个健康人都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食用碘盐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还是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补碘方法,每天摄入5克食盐,就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120微克;需要注意的是,碘盐在烹饪时,应在起锅时再放;存放时要放在阴凉处,注意密封,以保持碘的稳定性。
科学补“碘” “吃”出健康
均衡合理的碘营养摄入是维护自身及家人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碘也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如何科学补碘?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采取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消除碘缺乏危害作用显著。监测数据显示,我国B超甲状腺肿率从1997年的9.6%下降至2023年的1.6%;自2010年以来,我国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王钦娥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推荐:普通成年人日均应摄入不少于120微克碘,日均摄入量不应超过600微克碘;孕妇日均应摄入不少于230微克碘,乳母日均应摄入不少于240微克碘;除了食用碘盐,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吃些海带、紫菜、蛋类等来补充碘。
虽然碘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但也不是越多越好的。过少或过多的碘都会使甲状腺功能受损。只有适量的碘与甲状腺相互作用,才能共同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平时生活需要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应超过5克。而且针对不同人群,补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巧用“加减法”。
王钦娥介绍,孕妇、哺乳期妇女、3岁前的婴幼儿,还有正在发育和代谢加速期的青少年,补碘需求较大,这些人群需要做“加法”;但是高碘地区的居民需要相应做“减法”,包括自身患有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就是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不食或少食用碘盐。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