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黄石日报官方微信策划推出
沉浸式体验栏目
《干部换位跑,服务在一线》
备受社会大众关注
今天我们推出第4期报道
黄石干部一人分饰三角
换位体验跑出服务新思路
(点击看视频)
体验干部
黄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邵诗武
体验岗位
安全员、普通乘客、调度员
7日14时40分
黄石港万达公交枢纽站内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邵诗武
走进一辆20路公交车
手指蹭过后视摄像头的玻璃罩
又转身摸向安全锤的卡槽
最后把车上的窗帘拉了下来
以防太阳直射乘客
这一天
邵诗武要“一人分饰三角”
在安全员、普通乘客、调度员的
角色间无缝切换
用脚步丈量公交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
14时52分
邵诗武揣着公交卡刷卡上车
前座一位乘客刚坐稳
他便探过身开启社牛模式
“师傅,您坐这趟车多吗?”
“经常坐,现在电子屏实时报站确实方便,就是早晚高峰等车的时间能再缩短点更好了!”
聊起乘车问题
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邵诗武掏出笔记本
快速记下“发车间隔优化”
又追问道
“您觉得定制公交对咱老百姓实用不?”
“要是能开通到医院的专线就好了,家里老人看病转车太麻烦了,也很耽误时间!”
“公交改的是路线,连的是民心”
说话间
公交车在老虎头站停下
邵诗武跟着人流下车
掏出手机打开“掌上公交”小程序
指尖在屏幕上滑动
“开车之后很少坐公交,还是得自己体验才能发现问题。小程序页面上,车辆实时位置、到站距离都标得清清楚楚,就是跨区线路的换乘指引还可以再明了些!”
16时许
转场至百花基地公交智能调度中心
电子屏上
400多辆公交车的实时轨迹
在地图上闪烁
邵诗武盯着屏幕,听着工作人员讲解
“这个‘红点’代表车辆超速,‘黄色’是即将到站.....”
换上工作服
坐在调度员的工位上
实时监控车辆位置、运行速度
处理驾驶员突发需求,协调司机发车顺序
……
邵诗武客串起了“调度新手”
“非常考验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当看到杭州东路上部分站点距离较近
且经常无人上下车时
邵诗武提出
“能不能把这类停靠站点设成‘响应式’?有人按铃才停,既节省时间又避免空驶。”
笔尖沙沙声中
笔记本上又多了几行字迹
“精细化调度,要对接百姓真实需求!”
3个角色全程体验下来
邵诗武收获很大
20余条乘客建议、11处流程细节
“等我回去梳理、解决”
体验日记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邵诗武:“公交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更是百姓脚下的民生。”带着这句话,我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换位跑”体验之旅。
在黄石港万达公交枢纽站内,我化身安全员,灭火器压力值、安全锤是否齐全、驾驶位监控角度……我仔细检查,这些乘客看不见的细节,却是公交安全的底线。
在20路公交站,我成了一名普通乘客,在我与其他乘客的交谈中,我更真切地明白,我们调整的不是冰冷的路线图,而是千万人每天必经的温暖归途。
下午,我又走进百花基地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化身调度新手,我紧盯实时路网的瞬间,读懂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从“指挥屏”到“方向盘”,从“车厢里”到“站台上”再到“屏幕前”,“换位跑”不是体验秀,而是把自己放进民生的坐标系里——看见驾驶员的毫秒必争,才明白畅通背后的千头万绪;听见乘客口中的家长里短,才知公交改的是路线,连的是民心。
坐在办公室想问题,不如跟着公交车跑一圈。这场一人分饰三角的“换位跑”体验,让我发现实际情况和想象中还是有偏差的,只有深入一线去看去问去交流,才能收集问题和建议,精准找出公交服务中的问题短板。后续,我们将围绕群众出行实际需求出台针对性强的优化措施,为大家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和出行环境,让公交出行成为更贴心、更便捷的民生保障,为城市发展注入交通力量。
策划:郭晓丹 文字:罗炜 郭晓丹
图片:陈靖宇 彭冰洁
视频:彭冰洁 陈靖宇 郭晓丹
出品:黄石日报社“黄小石”融媒战队
鸣谢:黄石市交通运输局
编辑:李肖